于清紅
摘 要:英語的閱讀與寫作有著密切關系。在高中英語學習中,我們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旨在通過閱讀促進寫作,通過寫作推動閱讀。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學習者應當學會使用一些策略來加深自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此外,高中生的身心成熟和思維能力的提高為策略學習提供了基礎。因此,通過運用復述、組織、遷移等策略,可指導學生學會找準讀寫活動的結合點,搭建讀寫間的橋梁,提高讀寫活動的質量,實現讀寫交融。
關鍵詞:高中英語 讀寫融合 學習策略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寫結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將閱讀和寫作有效地連接起來,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也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但在實施中我們發現:低效或無效的讀寫問題依然存在。譬如,有些教師讀寫結合點選擇不當,對學生指導不到位,讀與寫之間的關系不大,導致讀寫脫節。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策略,以有效促進讀寫間的融合。
一、找準讀寫活動的結合點
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我們通過分析可以了解文章的文體、要點和提綱,而這些正是我們動筆寫作時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因此,在讀寫活動中,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策略來增強學生對要點、提綱的掌握,以提高閱讀質量,為寫作做好準備。
策略一,復述。復述策略是短時記憶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的關鍵。所謂復述并不是指在閱讀之后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內容大意,而是指重復背誦某一內容,如一篇文章。研究表明:對不同學習階段進行合理地分配時間、分散練習,可以簡化文章內容而進入長時存儲的過程。為了實現復述效果,還可以包括其他類型的、可提高回憶成效的精細加工。例如,通過閱讀我們知道,模塊 6 Reading: Stand up for your health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約800詞,按照小標題我們可以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即Types of stand up, A famous comedian和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可以選用一些關鍵詞來幫助學生復述,如三類comedians,tell jokes,visual humor,act or speak like a well-known person. 通過復述,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提取寫作素材打下良好基礎。
策略二,組織。復述的有效提取應依靠科學的組織策略。組織策略一方面把信息組合成一定意義的整體,以便于記憶;另一方面又把學習材料分解成若干個較小單元,把這些單元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有助于信息提取。例如,在模塊6 Reading: Stand up for your health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列綱要的形式,簡明扼要地寫出要點,呈現文章結構,如:
Introduction(stand up)—Example (Bill Crystal)—
Conclusion
Types of stand up(3types)
What? Why? Popular/Good
Tell jokes/visual humor/act or speak
Host/quick thinking/new jokes
Laugh a lot live longer
列綱要是理解文章、鞏固記憶、提取信息的一種組織策略。實踐證明:要點不僅能減輕我們記憶的負擔,還能提高對知識的組織和加工能力。抓住了要點,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和框架,這樣就能在閱讀后理清思路,為寫作提取要素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心理學家梅耶認為:“學習策略之所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是因為它促進了學習中認知加工的效率?!痹陂喿x過程中,通過運用這些策略,我們可以有效提煉要點、列出提綱、把握文章結構、吃透文章要義。在今后如涉及相似文體寫作時,這些要點和提綱就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構建出寫作框架。
二、讀寫互助的橋梁
產生式遷移理論是認知心理學家辛格來和安德森于1989年提出的,他們認為:兩個程序性知識之間產生遷移的前提是知識之間的產生式有重疊,且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讀與寫作為輸入、輸出活動,各自有一套例行的規則。我們可以善加利用,促進讀寫間的遷移。
策略一,由閱讀向寫作遷移。研究表明:當學習新知識時,從已知的一般的整體中分化細節,要比從已知的細節中概括出整體容易些。例如,信件或郵件是寫作中經??疾榈膶嵱梦捏w之一,同時也是教材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如在模塊1 Unit 2的Task:Writing a letter of advice中有4封可供閱讀的電子郵件;Unit 3 Reading:Dying to be thin...中出現了3封電子郵件,連同本單元后面的一共是9封郵件;在模塊2 Unit 2的Reading:An Adventure in Africa以及同一單元的單詞語法講解部分共有6封書信或郵件。在模塊4中同樣也出現了郵件。通過閱讀多封郵件,我們可以分化出寫作一封郵件的要素,進而掌握寫作郵件的要領。
策略二,由寫作向閱讀遷移。通過寫作訓練產生的范式能夠作用于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鑒別能力,由此發生由寫到讀的遷移。例如,學生在掌握了說明文的基本結構之后,就能在閱讀一篇說明文(教材或是其他學生的習作)時,快速抓住要點,在短時間內發現所讀文章是否有結構問題或例證是否有力。
因此,通過遷移,可以促進讀寫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讀有助于寫,使寫有助于讀。
三、增強讀寫的相互融合
大量閱讀,能為寫作打下基礎;勤寫勤練,能發現讀中不足,為讀指路。兩者相互支撐,互為一體。在讀寫活動中,有效策略可以增強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
策略一,重視基礎,選擇核心。
對于高中生而言,寫作作為交流手段,有其應試考查范圍的要求和局限。因此,我們在學習中應首先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選擇能與寫作相對應的閱讀材料作為核心。例如,模塊3 Unit 3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中有5篇日記,盡管日記中有較多的歷史信息,但可以從中學習到寫作記敘文或日記的手法。而在模塊1中的Unit 2 Reading: Home along是一個短劇,為了突出戲劇效果,作者可能會采用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因此,對于戲劇、詩歌等體裁的文章,我們更多地應站在欣賞者的角度去感受英語的魅力。而對于日記、書信,則要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去學習。
策略二,融會貫通,橫向聯系。
在讀寫教學中,閱讀材料雖然內容不同,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文體:實用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我們可以橫向比較,找出文體間的共性和差異,更好地把握某一文體特性。例如,通過對比模塊4 Unit 1 Reading:Advertisements和模塊3 Unit 2 Task中的Report,我們可以發現說明文的框架:引入話題——正反例證——得出結論。當我們再次閱讀或寫作這一文體時,就能在閱讀中體會到這種寫作思路,在寫作中提高文章的條理性與可讀性。
當代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主動加工信息的過程,學習的效果不僅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更取決于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主動運用。隨著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日趨成熟,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日益完善,思維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這為有效掌握學習策略奠定了基礎。同時,學習策略的可訓練性也得到了實踐證實。因此,通過學習策略的訓練,可以促進讀寫間的相互融合,提升學生的語用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守仁,何鋒.牛津高中英語[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2]邵志芳.認知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