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玲
2006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4研究所爆出驚天間諜案,令全國震動。間諜案主要涉及兩個人,一個是負責54所去海南試驗保衛工作的派出所民警,一個是54所為所領導打掃辦公室衛生的服務員,兩人沆瀣一氣,互相勾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從印刷廠、復印室、內部網上搞到了大量涉密科研信息,并倒賣到境外。破案后,安全部長稱,這些信息資料給一萬億也不賣,事后,這起案件作為典型案件在軍工行業全面開展保密教育,同時54所被停業整頓,相當長時間沒有承擔軍品研發任務。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一些單位科研檔案信息的管理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科研檔案信息的特性
科研檔案信息是指在科學技術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數據、聲像等各種形式載體的信息資料。科研檔案信息具有普通檔案信息的一般屬性,如它具有社會性、歷史性、確定性、原始記錄性、真實可靠性、政治性等。
除此之外,科研檔案信息還有它的特殊屬性:一是它具有知識儲備特性。大多數科研檔案信息產生于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形成之初就是為現實工作服務的,或者為本單位的歷史查考和社會服務。這就決定了科研檔案信息并不是簡單的保存,其本身是知識積累的動態演繹。科研檔案信息是專業技術的記錄,體現專業技術的發展趨勢,是知識產權存在形式的重要表現,是維護知識產權的重要依據,具有鮮明的知識產權特性。二是它具有階段保密特性。科研檔案信息作為科研知識、生產技術的載體,是企事業單位科研活動過程、結果的體現,作為本單位內部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獨有的、自產的、不公開的,至少在某個時間段內是不能公開的,因為它首先要服務于本單位,其次才是服務于社會。因此,它具有較強的保密性。特別是,有些信息內容還涉及國家戰略、涉密安全和商業機密,在一定時間內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點管控,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和排他性。三是它具有經濟利益特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研檔案信息作為它的載體,顯示著學科領域的前沿水平和最新成就,肩負著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本單位、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經濟效益的重任。實踐證明,完整、準確、先進的科研檔案信息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效益。比如,設備檔案信息對設備在安裝、調度、鑒定、報獎等階段中可提供重要指導作用;產品檔案信息對產品在研發、銷售、維修過程中能起到重要參考作用等。
這三種特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當科研檔案信息承載起知識儲備時,一旦突破管理限制,就很可能會泄露機密,影響課題研究、產品研發進度,甚至帶來嚴重后果。
二、科研檔案信息存在哪些安全穩患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日益發展,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的不斷進步,科研檔案信息安全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1.保密戰線前移。加入WTO后,我國政府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結構調整的需要,以及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逐步降低關稅,全面發展開放型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開放國內市場,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及對外合作的增多,境內外人員必將頻繁流動,科技領域對外接觸更為廣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一些敵對勢力必然會利用這些條件,采取各種方式滲透到他們以前難以進入的科技行業,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更為廣泛和便捷的科技情報搜集活動,科研檔案信息安全工作形勢更加錯綜復雜。
2.法律法規滯后。總的說來,我國關于科研檔案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立法重點不明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是規范我國保密工作的一部專門法,是制定一切保密法規、規章和具體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據,在我國整個保密法制法規體系中起著主導和決定作用。雖然《保密法》頒布實施近20年,保密工作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但是目前這部《保密法》在一些方面存在滯后性。如在科研檔案信息安全方面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涉密計算機的管理規定也落后于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研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化水平。
3.保密意識弱化。首先,思想認識上的麻痹使一些領導和工作人員保密觀念淡薄。有部分人甚至對《保密法》知悉甚少,認為市場經濟無密可保,在當前高科技發展的時代有密也難保。科技檔案工作人員、涉密研究人員忙于業務工作,對經手的大量國家秘密見密不知密,習以為常,對國家秘密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其次,工作上的形式主義使一些人保密意識相對淡薄。有些人認為只要按照國家《保密法》及科研檔案管理的相關規定管理科研檔案,就能杜絕科技信息的泄密。因此放松了對安全隱患的警惕,放棄了對新問題、新挑戰的應對。
4.技術手段落后。當前科研檔案信息安全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在竊密方面的應用,使得竊密與反竊密斗爭更加尖銳復雜,日益顯現出高科技抗衡的特點,特別是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的泄密隱患更多。一是信息與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很弱,許多檔案信息應用系統處于不設防狀態,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和危險性;二是對引進的檔案信息技術和設備缺乏保護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術改造;三是我國網絡管理制度不健全,保密技術防范裝備的研制、開發和應用工作進展遲緩,措施薄弱,信息網絡安全“瓶頸”問題突出。
三、如何確保科研檔案信息的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竊密與反竊密斗爭日趨尖銳,竊密手段和方式方法日趨多樣化,科技含量高,增加了保密工作的難度。54所間諜案啟示我們,必須從政治的全局的高度,認識科研檔案信息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學習教育,突出重點環節,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真正把這項工作做深入做扎實。
1.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科研檔案信息涉及的范圍很廣,涉及武器研發、通信技術、醫療衛生、農業水利等方方面面,它的安全運行,小的涉及企業興衰、行業成敗,大的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軍隊和國防建設大局。對此,各級組織要引起高度重視,嚴格落實黨管保密工作的原則,從事科學研究的企事業單位要成立專門的保密組織,落實“一把手”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全面制定和落實黨對保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把握方向、總攬全局,宏觀決策、有效監督,充分發揮堅強的組織領導作用,確保保密工作落到實處。要加強保密的監督檢查,定期查找隱患和漏洞,保證不出任何問題。
2.要加強教育,不斷強化保密意識。要不斷強化宣傳教育,讓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認識保密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重要性和隱蔽性,切實將保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增強做好保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自我約束,做到警鐘長嗚,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輕心,更要警惕不被敵人利用,不為利益引誘。
3.要綜合施策,杜絕泄密問題產生的土壤。要防患于未然,積極主動把工作(下轉第23頁)(上接第56頁)做到前頭,盡一切努力消除泄密隱患,堵塞泄密漏洞,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要從嚴從細管理,不忽視細微環節,不忽視每一個人,消除保密工作盲區和死角。要健全保密工作制度,切實將保密責任落實到單位,兌現到個人。要把住重點部門,細化和制定相應的保密措施,將具體的每項工作及每個環節落實到人頭。要重點加強對涉密人員和可能涉密特殊群體和人員的監控和管理。要嚴格計算機網絡和涉密載體的管理,對涉密載體,包括計算機、優盤、磁盤等要加貼標識,逐一進行登記造冊,明確使用責任人,保證涉密載體始終處于監控之中。要嚴格涉密計算機上網管理,不在非涉密載體上進行涉密操作。通過嚴格的管理,杜絕涉密的產生土壤,杜絕涉密問題的產生。
4.要嚴格法紀,嚴厲打擊竊密泄密行為。要嚴厲打擊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竊取我國政治、軍事情報和外交秘密的行為,加大打擊向經濟、科技領域滲透、竊密的力度,適時適度宣傳國家安全機關偵破的間諜、竊密案件,引起人們的警覺。同時,加大對泄密人員的處置力度,警示涉密人員,不為個人私利,碰觸泄密的高壓線。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