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偉君
摘 要:人們常說,天底下最簡單、最純潔的是幼兒園里的孩子們,他們活潑可愛,天真無瑕。但老師有時候卻并不這么認為,特別是當他們對孩子的行為感到驚訝、瞠目結舌、哭笑不得的時候,他們認為孩子也是那么的復雜難懂,也是那么的難以對付!瑞吉歐教育創始人馬拉古奇說:“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去創造,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去夢想……”
關鍵詞:感悟;孩子語言;傾聽
孩子有權利而且也有能力運用說話以外的多種方式、用各種材料去認識他們周圍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我們的教師感悟到他們的這一百種語言了嗎?我們的教師對他們的無限潛能表示尊重、贊賞和期待了嗎?當他們尿濕褲子、被子了卻說是因為自己流汗引起時,當他們搶著給老師捶背而你卻一點都感覺不到舒服時,當他們當上了值日生而欣喜若狂時,你感悟到他們行為背后所蘊涵的豐富語言了嗎?你理解和尊重他們了嗎?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一個故事:下課時,小朋友都拿起筆畫起畫來。有三個小朋友也在認真畫著,畫好后,他們爭先恐后地拿著畫來到老師的身邊:“老師,你說我們誰畫得最好?”老師看了看,隨便說了句:“你們畫得都不錯,去吧,再去畫一張。”過后,老師看到他們便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再沒有繼續畫了……孩子們的這種低落情緒完全是這個教師的敷衍應答造成的,如果當時這位教師及時感悟孩子那需求關注、需求積極應答的語言,而不吝嗇自己對每個孩子的針對性表揚,那么孩子們就不會出現這種消極情緒和消極行為了。所以,下面我想結合實踐談談感悟孩子一百種語言的幾貼良方。
要想感悟孩子的一百種語言,請永遠也不要忘記自己是孩子的伙伴和傾聽者。教師有時在孩子的團體內工作,有時在孩子活動的周圍工作,我們倡議教師要用心觀察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重要的時候介入活動,和他們一起分享高昂、熱烈的情緒。此時,教師不再是裁判者和評價者,而是孩子活動的一項重要資源,當他們需要支援時,我們適時地給予幫助。這是智慧的激發與碰撞、經驗的交流和共享,我們是這一平等群體中的首席,就仿佛是首席小提琴手,既是樂隊的一員,又是音樂作品的首要解釋者、引領者,我們的融入使演奏更加有序、和諧。因此,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伙伴,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影響孩子們。因此我建議,讓我們努力將綱要、指南的精神統一在我們的行動中,牢記孩子們是他們生長過程中最強大的、最有能力的主角,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傾聽。有人說:“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某一個獨立行為,更要結合他們的個性特征及其所處環境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全面的分析。”就如當孩子們用那些不服的、渴望的、求助的、俏皮的種種目光來看我們時,我們不再用簡單的一句話扔給孩子,不再用短、平、快的方式應付他們,而是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表述,走進孩子的世界,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去迎接他們。使孩子喜歡接受,也樂于接受,并且能捧著他們繼續創造著、夢想著一百種童心世界。有一位教師曾這樣談到:如果你想走進孩子的心田,你一定要成為孩子的伙伴,要善于“示愛”,樂意放下教師的姿態和架子,讓孩子覺得你和他一樣的可愛;你要使自己貼近孩子,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
除了不忘自己是孩子的伙伴,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外,我們還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全面地感悟孩子的多彩語言。
我們應該擺脫固有的那種深入骨髓的師道尊嚴的束縛,努力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覺記住,我們不僅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們平時生活的朋友、父母和合作伙伴。因此,我們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正確的兒童觀將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又要備受關愛的獨特個體,而不會簡單地將他們看成是知識的接受者、規則的遵循者。我們要明智地把握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的自主和主動行為給予適度的控制、適度的自由、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的寬松氛圍中,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就會被我們所感悟,他們的天性就會得到保護,個性就會得到張揚。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工作,讓他們隨時感知我們的認可和贊揚。在追隨和參與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激動和好奇,讓他們明白我們老師關心的是什么、贊同和欣賞的行為又是什么。當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期待是以我們高度的注意、深刻的興趣及欣賞的態度,他們會感到多么的快樂和激動。在孩子快樂的時候,我們又適時地幫助他們明確問題,自然地擔負起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我們用下面的故事倡導大家適時地當好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故事是這樣說的:活動中,有個小朋友突然指著天花板大叫一聲“蜻蜓”,于是孩子們的小眼睛都齊刷刷地盯在那兒。原來,有只蜻蜓不小心闖進了活動室,正撲騰著翅膀努力想往外飛呢。看著孩子們專注的眼神,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就馬上和他們一起觀察蜻蜓,一起解救蜻蜓,放飛蜻蜓。這樣的做法正迎合了孩子的興趣,尊重了孩子的選擇,給他們創設了一個充分的支持環境,使他們充分享受到了當家做主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而生命的潛能是無限的。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對孩子傾注尊重、了解與關懷,使他們的心靈走向自由,適時支持和引導,讓他們帶著愉快的情緒去學習、探索和創造。
感悟孩子的一百種語言,需要我們成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外,還需要我們成為專家型、研究型的一個教師。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教師是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支架,幼兒正是在教師支架的支持下,逐漸發展并逐步獨立,其主體的建構和發展才成為現實和可能。其實,教師的成長和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體,只有自己持續不斷地發展才能積極地引導孩子、支持孩子,不斷地為孩子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從而促進他們的發展。可見,教師能不能完全勝任與孩子之間心靈的交流、智慧的對話、生命的呼喚這一重任,能不能巧妙扮演好孩子活動的促進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關系活動的開展、孩子的發展。因此,我們的專業素質是感悟孩子一百種語言的關鍵。我們建議:接受在職培訓,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這樣,我們的知識、專業和能力在直接的應用中、在不斷的學習反思中才會更加強化,慢慢地我們才會成為一位能夠洞悉、詮釋教育現象的專家。
只有我們的觀念更新了,反思能力增強了,才能對教育實踐中所發生的事進行思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對孩子實施積極的教育行為。我們用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孩子們產生著適宜的互動,就能對一些常人眼中所謂的調皮搗蛋的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關心和幫助,就能對自己的言行少一分權威、一分強制,就能對教室里那吵吵嚷嚷的現象給予認可。
有一首歌唱得好: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這就是我們感悟孩子一百種語言的秘方。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用愛去開啟孩子的心扉,用行動去支持孩子的一百個夢想,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讓我們的孩子快樂的生活,讓我們的老師快樂的工作,不做蠟燭也不做花工,我們只做孩子的朋友,悄悄走進他們的世界,讀懂他們的一百種語言,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曾莉.瑞吉歐幼兒教育體系中的教師角色研究[D].西南大學,200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