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兵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初中數學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加注重課堂的有效性,注重學生上課的效率,它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課堂上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初中數學作為小學數學與高中數學之間的紐帶,起到了很重要的橋梁作用,所以學好數學很關鍵。那么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怎么做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最高,使學生都喜歡數學課呢?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數學;有效課堂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水平,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那么教師如何打造有效課堂呢?下面從四個方面做簡單介紹。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決定自己要學什么,而不是老師要求學生學什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充分注重學生地位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意識地學習數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老師在講授有理數的時候,涉及很多概念包括“有理數、無理數、相反數、正數、負數”等,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這幾種數有沒有區別,有沒有聯系,然后在學生自己預習完畢之后把自己不會的問題記下來,在老師正式講課的時候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啟示,這樣學生的思維開發了,自主學習也就更容易一些了。
二、采取分小組學習的形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遇到疑難點時,老師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通過記憶的形式把這個問題記住,這樣的課堂氛圍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
例如:在講解“整式的加減”時,學生在小學就學習過四則運算,所以對于整式的加減學習起來并沒有那么大的難度,只需要老師稍微點撥,看看加減的規則就可以,所以這部分內容,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小組內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讓每個小組發言,看看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種解法。這種通過學生自己探討學會的解題方法一定比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解題方法更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和時代的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并且現在時代發展很快,互聯網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種近幾年流行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技術很感興趣,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也能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老師在講解“認識圖形”的時候,傳統教學是老師拿著一個圖形在黑板上平移,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那么,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正好完美地彌補了這一缺憾,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完整地表現圖形是如何平移和旋轉的,旋轉之后與之前的對比圖也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出來,所以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既完整地表現了知識點,又吸引了學生上課的興趣。
四、課堂上可以舉辦一些搶答賽來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新課改環境下,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呢?老師在課堂上針對要講解的問題可以采取搶答賽的形式,對答得最快最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激勵學生學習。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爭強好勝的年紀,老師采取這種形式既可以滿足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又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課堂的氛圍也變得特別活躍,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手段,值得老師借鑒。
例如:老師在講解“提取公因式”的時候,在學生學完之后,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式子“5xy+2xyz+3x2y”,求這個多項式的公因式,看看哪位學生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寫出“5xy+2xyz+3x2y=xy(5+z+3x)”,從而準確地得出xy是這個多項式的公因式。這種搶答賽的方法既能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能活躍教學氛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初中數學的課堂越來越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效率更好也成為初中數學老師研究的課題。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的初中數學老師能夠做到在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想一想究竟這節課準備教什么,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最有效果,怎樣檢測學生的效率,那么,教學效率就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王元強.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J].吉林教育,201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