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玉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信息技術的教育背景下,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追求的基本教學目標。簡單談談依托信息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為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提供一些參考方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既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質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做好備課
備課是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就要精心備課,對課堂教學形成整體的把握,而信息技術資源可以為教師的備課提供多種教學資料,增添無盡的趣味。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查找相關資料的教學視頻、專家講座等,利用網絡的資源庫進行分析與整理,并搜集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對經典例題進行全方位分析與解讀,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得心應手,在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眼界與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進行模擬教學,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在哪些知識上可能要精講精練等,進而幫助教師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學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注意力,合適的課堂導課可以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其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此,巧妙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課,提高導課的實用性與趣味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例如,在教學“相交與平行”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幾個簡單的場景。場景一:兩列火車同向和相向而駛;場景二:高架橋與地面上的馬路;場景三:做操時學生整齊的隊伍排列;場景四:馬路上的三岔路口。學生看到這樣熟悉的場景,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這時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他們便會活躍思維,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并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繼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性使其在數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時都很難學通學透,這樣的情況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造成學生學習能力的下降。因此,教師巧妙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小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如果教師僅僅給學生介紹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在缺乏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學生自然就難以學好這部分知識。而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可以靈活講解教學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展示,學生會認識到多種多樣的圖形,不同的圖案、不同的形狀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新奇的事物,能將其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充分激發出來,進而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四、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多樣的練習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課堂的練習,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有針對有目的性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答疑解惑。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找到多種多樣的練習題,改變單一模式的練習,更有助于讓學生發散思維,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旋轉與平移”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通過網上的資源為學生設計新穎多樣的練習題。基礎題主要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可以設計一些簡單圖形的旋轉或者平移,讓學生從幾個選項中選擇出經過旋轉或者平移變化后的圖形;教師可以設計同時具有旋轉與平移變化的提高題,在圖形選擇上教師也可以盡量選擇充滿趣味性的圖片,如小兔子、四葉草等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而使學生在興致盎然的情緒下學到知識。
五、利用網絡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就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讓師生共同認識到學生的潛力。并且,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在學校的表現,便于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會為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在網絡資源的平臺上,師生的有效互動也會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總之,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進而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依托信息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促進小學生發展的基本途徑。
參考文獻:
[1]歐珠鳳.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5.
[2]徐敏杰.關于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索 [J].青年文學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