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濤濤
摘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尤其不能理解其沒有單位這一重要知識點。而在課堂上嘗試采用了類比法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教學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理解上述難點。于是,以此為切入點,嘗試類比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類比教學法;科學教學;運用方法
皮亞杰認為,人的發展、智慧的發展是靠他自己與周圍環境發生交互作用而慢慢地建立起來的。而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習者的角度選用教學方法,并通過實踐摸索找出最適合大部分學生的方法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真正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初中生的思維水平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對于相對原子質量這一抽象的概念較難理解與領悟。尤其是對“相對原子質量沒有單位”,學生往往出錯,只能死記硬背避免出錯。可見,這顯然造成了教學難點。而筆者在一次課堂教學中運用了類比教學法進行相關教學后,發現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掌握得很好。于是,筆者以類比教學法在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難點突破中的運用案例,呈現這一教學法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妙處。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戰時故事,我想分享給大家。在戰時的英國,有一本晦澀難懂的書在書店銷售一空,它就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寫的《存在主義哲學》。有人就很好奇,那些普通老百姓為何突然對這本書那么熱衷起來,同學們,你們怎么看?
(生表示疑惑不解)
師:有一個異國的觀察者非常好奇,于是,進入一戶人家進行查看,發現原來老奶奶把書買回家后,把它當秤砣用呢。因為在戰時的英國,鐵質的物件稀缺,鐵大多都被用去制造槍支彈藥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沒有秤。而老奶奶從商店買了香蕉,想確認商家有沒有缺斤少兩,所以要想辦法稱一稱。那這跟薩特的書有什么關系?原來,有人發現這本書剛剛重一磅。于是,這書便成了人們的秤。一磅=一本書。
(生釋然,又開始疑惑老師賣什么關子)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同樣面臨一個類似的問題,請大家找一找那個可以當作一磅的“一本書”!
(展示PPT課件,呈現問題情境“一個氫原子的質量是
1.674×10-27kg,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是2.657×10-26kg,它們的質量很小,如果用小數表示即0.00000000000…kg了,那要應用它們進行計算是不是很不方便?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來替代?”)
生:就像前面老奶奶找來一本書表示抽象的一磅,我們也可以找到同樣有替代作用的東西表示。
師:很好,請同學們閱讀書本,看看科學家找到的是什么替代東西?
生:可以借用C-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表示“1”。
師:那他們是如何用這個“1”的?
生:用氫原子的實際質量除以這個C-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得到的數字就是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這就是新的原子質量表示方法。
師:這個新的原子質量表示方法與原子的實際質量比較,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表示更簡單了,而且沒有單位。
師:很好。這其實就是科學家找到的那本書。
在課堂的當堂練習中,學生運用了相對原子質量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從反饋結果看,學生對相對原子質量沒有單位這一點掌握很好。可見,類比教學法在相對原子質量這一抽象概念的教學中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這一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存在一些明顯的長處。
相對原子質量這一概念在教材中的呈現形式是公式化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演繹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數學基礎。教師對這一難點的突破似乎也僅僅在于強化練習,并沒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搭建支架進行教學。而用具體的生活實例鋪設這一思想方法,從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再現應用,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遷移能力,更需要教師找準、找好有力的支架搭建。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發展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而科學思維水平的提高是科學素養提升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科學思維方法的應用,有助于落實這一核心理念。因此,用類比教學法進行抽象概念內容的教學是一條值得嘗試和實踐的路徑。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應當把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而類比教學法恰恰將學習者原有的經驗與新的知識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由此岸順利到達彼岸。它幫助學習者在新的抽象知識與原有的、熟悉的、直觀形象的經驗之間找到了一些相似點,由此及彼,化難為易,是一種巧妙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踐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加深理解,而且適用于大多數的學生,值得教學者在更多的教學任務中加以應用和拓展。
參考文獻:
李祥子.類比教學法在基礎化學原子結構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12(9).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