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菊
內容摘要:閱讀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因此,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立足于保證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有效閱讀。本文主要闡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么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導入 能力 引導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童年的閱讀經驗又是一個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變得豐厚潤美、光彩照人,學生除了課內要研讀文本,更需要將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實踐。以課內閱讀的方法指導課外閱讀,又以課外閱讀的積累回補并豐富課內閱讀之不盈,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環,是我的語文課堂不斷探索的目標。接下來筆者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做好有效閱讀導入,讓學生愛上閱讀
薩特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這就說明想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味道,就使學會在閱讀中能夠插上自由的翅膀,讓學會在聯想的空間里學會理解,發展思維,陶冶性情,進而形成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而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則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只有真正讓孩子們感受閱讀的樂趣,他們才可能真正地愛上閱讀。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愛上閱讀,使他們認為閱讀是一種樂趣,有一種想讀的沖動,這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所產生的效應。一般說來,要進行一堂成功的閱讀教學,在教學導語的設置顯得很重要,我們應該在課文閱讀教學中做到因地制宜、恰當地導入,使讀前導入能吸引學生步入課文閱讀的學習,并能使閱讀成為一種樂趣。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開篇導入時,我們可以這樣導入“過年時,同學們心情怎么樣呢?你們在過年晚上會做些什么?(當然很高興了,可以得到父母親人給的壓歲錢,可以吃許多鮮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開心……)大家想知道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嗎?你們猜猜她會過得和你們一樣開心嗎?(學生產生猜想)下面就請同學們進入課文學習,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這位小女孩的大年夜吧!”這樣的導入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為接下來的有效閱讀做好良好有效的鋪墊。
二.循序漸進引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的規定: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準——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里主要是強調“品讀”,和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由此可見,語文閱讀應該努力讓學生學會自主讀書,同時使閱讀與訓練相輔相承,由于不同的年齡的學生,閱讀水平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層次地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具有層次感的閱讀環節:說故事、說騙子、揭騙局。在第一個整體感知環節中,還可以設置了這樣四個環節:1、明線索:文章的線索是什么?2、理思路:請學會通過閱讀圍繞“新裝”這個線索說說文章思路。3、根據以上思路復述故事;4、用一句話概述故事。這樣的層層遞進式閱讀方式,能夠在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已知”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課文中學生的“未知”內容,把大問題分成了若干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內容,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發散性思考,引導學生從多個思維,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
三.引導精讀方法,讓學生感受閱讀魅力
精讀法就是對文章中的某些重點內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流暢,情節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應該告訴學生讀課文時一定要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交流對話,這樣才會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體會。
例如,在進行《買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進行細讀,細品,從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現實生活的殘酷痛苦,并由此喚起孩子們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強烈的憤懣。
總之,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是現代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和各項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扎實基礎,穩抓常抓不懈,讓每個孩子都愛上閱讀,使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