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平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素材實例,是彰顯其生命力的具體表現,這需要每一個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搜集整理素材并進行大膽地創新。
關鍵詞:數學;素材;生命力
初中數學課堂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素材實例,是彰顯其生命力的具體表現。新程標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為此,初中數學課堂就要注重從實例出發引入數學問題。然而,如何根據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最有效的學習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參所能完全解決的,它需要每一個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搜集整理素材并進行大膽地創新。筆者要打造有生命力的數學課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挖掘數學學習素材。
一、將熱點事件引入課堂
隨著知識儲備的增加,初中學生已開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教師適時合理地收集一些時事事件,用數學的眼光加于整理,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
如從重大時事事件中挖掘整理出數學問題。教師抓住一則重大時事新聞:“1998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峰順利通過三峽大壩,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初顯成效。”挖掘整理出了“有理數乘法”一節的學習素材:同學們,三峽工程天下壯,作為一個宜昌人,我們為此而感到自豪。三峽工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發電功能外,對于長江防洪也有著難于替代的巨大作用。據資料介紹到2009年,三峽工程全部建成后,長江最險地段荊江大堤的防洪能力在不需再投入的前提下,可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今年9月8日,長江迎來1998年以后的最大一次洪峰,三峽工程僅靠左岸的大壩和右岸的碾軋混凝土圍院,就為長江下中游的防洪作出了巨大貢獻。據悉,當得知四川將大面積普降暴雨的預報之后,為削減洪峰,三峽大壩從9月5日開始開閘泄水,從135米的設計壩前水位,按每天下降0.4米的速度連續開閘三天,到9月7日,壩前水位達到了多少米?然而由于本次洪峰異常兇猛,9月8日,當最大洪峰逐漸到達時,一天時間便使壩前水位回到135米。為減小下游壓力,三峽工程專家經過論證,決定繼續抬高壩前水位以削減洪峰,從9月8日起壩前水位每天抬高0.3米,到9月11日壩前水位達到了多少米?同時,教學中輔以多媒體演示水位變化過程,并讓學生推算每天的水位情況。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討論、歸納出了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二、將已知的學科知識引入課堂
初中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注意了解學生已有的文化科學知識背景,注重各個學科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是挖掘數學學習素材的又一重要策略。
發掘學生具備的文學藝術資源,創設數學課堂的意境。例如,讓學生吟誦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如詩般的意境中引入“從不同的方向看”的教學,便是書中已經給出的學習素材。
利用學生掌握的各學科知識,豐富數學課堂學習素材。例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微機操作知識。一教師在學習“簡單的平移作圖”一節時便作了如下的設計:同學們,你們學習微機后一定會操作了,有哪個同學能在我們的多媒體投影上展示幾個帶有陰影的立體藝術字?于是,學生躍躍欲試,很快有同學上前打出了幾個漂亮的大字。這時教師說:我們不是研究如何打出這樣的字,而是要用數學的眼光研究這樣的字是怎樣形成的?這時,學生開始交頭接耳討論開了,且已有學生能用平移的思想解釋字的構成了。接著教師展示了立體字“A”形成過程的課件,要求學生經過討論用平移的思想找到其畫法。學生情緒異常高漲,經過分組交流很快解決了問題。
利用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作為課堂學習素材。數學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過程本身所顯示出的數學的嚴謹性和完備性。
三、將生活常識引入課堂
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積累了相當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極少或不可能經常用數學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如果教師注意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將其恰當地引進課堂,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在墻壁上釘一根木條至少要幾個釘子?人們為什么不惜踏壞花草而不愿從花壇的邊沿走路?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個數字,而電影院的座位號為什么要用兩個數字?等等。只要教師留意收集,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比比皆是。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讓學生在房屋建造前運用幾何知識參與設計;讓學生開展市場調查,評價一些商店的促銷策略是否合理;讓學生參與某些小土建工程的測量等等。只要教師組織有力,不僅學生會在這些活動中受益匪淺,或許學生還能真正為會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引進課堂。如游戲、競賽等活動是初中生都愛參加的。對于一些特定的內容,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學生不僅會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無比快樂,而且會收到預想不到的學習效果。筆者曾看到一節“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課,就是教師運用十多付撲克牌,在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游戲中完成的。還有“七巧板”、“積木”、包括賦予了數學意義的一些體育競賽等都可以恰當地引進數學課堂。
只要教師先行轉變觀念,才能引導學生上好一堂別開生面的數學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一定會讓中學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