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摘要: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漸漸趨于完善,股份制經濟也逐漸成熟起來,一種現代化的組織形式——以母子公司制為基礎結構的企業集團也應運而生。因此,文章詳細分析了企業集團在財務控制方面遇到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問題;對策
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促進了企業集團的大肆興起和迅猛發展,它在我國社會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隨著企業集團規模的日益增大,其內部組織結構的復雜程度攀升,致使企業集團的內部控制及管理必然面臨重重阻撓。因此,建立完善的財務控制成體系,提高集團資金的流轉和使用效率,成為企業集團實現正常運營和長期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企業集團在財務控制方面遇到的問題
(一)母子公司間的決策權劃分不明確
集團公司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公司規模大,在母公司下往往還分布著眾多的子公司。由此,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權力劃分成為一大難題,到底是該集權還是分權很難定論!如果企業集團的母公司施行財務集權政策,則下屬子公司能擁有的決策權就微乎其微,加大了子公司運營的被動性。一旦涉及到財務方面的問題,就必須一層一層向上匯報后再逐級審批,這樣必然會極大地拖慢公司的辦事效率,甚至有可能使公司失去難得一遇的商機,給企業集團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反過來,如果企業集團將權利下方給子公司,就很難對他們的財務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而子公司的領導也掌握了自己的財務決策權,進而可能做出通過損害企業集團利益來牟取私利的行為。
(二)集團內部的治理結構不完善
目前,部分企業集團的治理結構仍然不夠完善,導致集團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存在漏洞,對于集團公司和下屬子公司的財務需求不能完全滿足,并且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而且由于集團公司的治理結構有待完善,所以也無法對集團的財務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具體體現在:第一,企業集團內部的審計機構未能完全獨立出來,其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合規的問題,對于集團內部經營狀況和權責的明確只能是有心無力,又如何能發揮其應有的監督與控制集團財務的效力?所以,現階段,在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中,審計機構的存在,不過是虛有其表、形同虛設而已。第二,集團公司在對財務資金的管控中過于集權,下屬子公司只要有多余的資金就必須上交總部,這無疑會極大地打擊子公司的積極性,同時也讓集團的資金閑置起來,得不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
(三)缺少財務控制工作的考核機制
現階段,我國的企業集團在制定績效考核制度時,考核的重點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司生產指標的完成情況和產品的銷售量,而并沒有將財務控制指標納入其中。企業集團的這種績效考核機制是不健全的,所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集團的深入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已經將財務控制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的集團公司,卻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來對績效考核的成果進行科學評估與核查。這也使得企業集團的績效考核成效表現平平,并不能達到企業集團制定績效考核制度時的預期成果目標。此外,很多企業集團也忽視了對財務管理的信息技術建設。集團公司收集和整理整個集團的財務信息時主要還是依靠人力,這極大地增加了信息搜集所需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降低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也為子公司捏造虛假財務信息提供了可趁之機,降低了搜集來的集團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影響了整個企業集團的績效考核結果。
二、加強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措施
(一)根據決策權性質科學“集權、放權”
由于企業集團的組織形態與一般的企業不同,它擁有多個獨立的法人機構,所以在經營決策權是集權還是分權的劃分上,會對集團公司的經營業績以及管理水平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劃分母公司與子公司間財務決策權的最主要依據,還是決策的性質。第一,財務監督控制權應歸母公司所有。這樣母公司能隨時對下屬子公司的資金運用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進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集團資金的使用效率,讓集團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等各種資源都得到優化配置。第二,集團資金的部分使用權,可以下放給子公司。這樣一來,一方面有利于調動起子公司的積極性,增強它們的自主性,讓它們能夠自身的經營狀況及發展需求,來確定資金的具體使用方向;另一方面,母公司的適當集權也能增強資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子公司將集團資金花在不需要的地方,從而給集團公司造成額外的經濟損失。第三,一般資金的使用權可以完全下放給子公司。讓子公司能自行決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集團的辦事效率,讓集團能抓住所有可以抓住的發展商機,促進企業集團更好的發展。
(二)科學建設集團內部治理結構
企業集團加強自身財務控制的基礎,就是要進一步完善集團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建設科學、合理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進而促進財務控制體系更好地發揮效力。第一,不斷提升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增強其監督和管理集團財務的執行效力。具體而言,就是要將內部審計機構直接設置成集團公司董事會的下屬機構,充分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同時也確保內部審計機構能夠第一時間,將財務控制信息上報給集團公司的上層管理者,以方便他們及時做出最符合集團實情的財務決策。第二,將集團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與外部審計結合起來,利用更專業的審計手段和方法來監督和檢查集團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集團公司在財務控制執行過程中的潛在問題。第三,充分明確集團公司于下屬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將子公司作為企業集團長足發展的必備基石。當子公司遇到發展商機時,應該無條件地給予最大程度的資金支持幫助其發展;當子公司出現多余閑置資金時,則及時將其集中起來提供給其它急需資金的子公司,以此來提高集團資金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企業集團的整體發展和綜合競爭能力。
(三)完善集團公司的績效考核目標內容
第一,企業集團在制定績效考核制度時,除了要將公司的生產指標完成情況和產品銷售量作為績效考核的重點內容之外,還應該將財務控制指標也納入其中,從根本上為集團績效考核預期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第二,集團公司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來對績效考核的成果進行科學評估與核查。讓集團公司的績效考核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應有成效,并促進企業集團預期績效考核成果目標的實現。第三,加強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工作的信息技術建設,構建一個完善的績效評估信息系統。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整合企業集團所有子公司的財務信息,節省信息收集工作所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既提升了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后期企業集團更多方面財務信息的收集。第四,將財務信息系統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對比,并通過績效評估體系評估出最佳的結果,盡可能地提升企業集團績效考核的效率和質量。
三、結論
綜上,對于企業集團而言,財務是其經濟命脈。加強企業集團的財務控制,首先,要根據決策權性質科學“集權、放權”,充分調動起子公司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強母公司對下屬子公司資金運用情況的監督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集團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科學建設集團內部治理結構,提升集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增強其監督和管理集團財務的執行效力。最后,要完善集團公司的績效考核目標內容,并加強企業集團財務控制工作的信息技術建設,構建一個完善的績效評估信息系統,盡可能地提升企業集團績效考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音.企業集團加強財務控制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16).
[2]林黛西.民營企業集團及控制上市公司內部財務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4(09).
[3]胡四修.跨國企業集團內部財務控制博弈研究[J].學術探索,2013(01).
(作者單位:哈爾濱燃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