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嬌
摘 要:隨著政治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導致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缺失。本文以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為切入點,探討和研究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舞蹈編創中的傳承與創新,從另一視角去研究傳統文化在舞蹈中的傳承與創新的途徑,探討舞蹈編創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和意義,推動舞蹈藝術創新至關重要。
關鍵詞:傳統文化;《宋城千古情》;舞蹈編創;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7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100-02
一、傳統文化之釋義
(一)文化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指人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指社會的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雹龠@是中國當代學者大多采納《辭?!穼ξ幕慕缍?,由此可見,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方面。狹義文化,指人類的精神活動及成果,強調凝固化的精神財富。
(二)傳統文化的含義
所謂“傳統”,從文化社會學角度解釋,是指世代傳承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歷史因素。因為文化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一種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它不斷傳承又不斷淘汰。具體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包括哲學宗教思想、道德倫理體系、文學藝術成就、語言文字形態、文化典籍、軍事思想、醫學及科學技術等。
二、《宋城千古情》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創新途徑
(一)歷史典故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產生了良渚文化,公元1128年宋高宗遷都杭州,稱臨安。定都臨安后,經濟政治文化繁榮,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更是出現了大批的歷史名人,更是對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火藥與火銃的發明。據記載,1126年守城抗金的宋軍就是用過“震天雷”。在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第三幕“金戈鐵馬”中,就引用“岳飛精忠報國”的歷史典故,講述了金兵攻入汴京“靖康之難”,民族英雄岳飛,岳家軍身經百戰反抗金兵收復中原的歷史事跡。這一幕的內容巧妙地在歷史文化基礎上繼承創新,利用岳飛抗金的故事元素在傳統的舞美設計上通過視頻載體——LED背景墻、投影表現戰火濃煙,演員吊掛威亞騎馬實戰模擬戰場,煙火技術配合“震天雷”音效大炮實射與舞臺表演融合一致,驚心動魄,加之舞蹈、音樂、燈光、道具的完美配合使這一幕達到高潮突出主題。
(二)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地方古跡、自然風物、社會習俗有關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化寶典中,其中《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第四幕“西子傳說”中,以杭州地區民間傳說故事為主線,精選了《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通過三人舞和雙人舞的舞蹈形式向觀眾演繹了經典的民間愛情故事。
1.《白蛇傳》
在宋朝,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前世救命之恩,與青蛇小青,一路相伴,在西湖白堤斷橋相遇許仙,兩人相知相愛成為夫妻,可惜人妖殊途,金山寺法海將白素貞鎮壓雷峰塔下,后來白素貞的兒子考取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就出,全家團聚。
《宋城千古情》編導黃巧靈汲取營養,豐富表現手法,再現傳承這一民間傳說。第四幕燈光一起,西子湖畔,煙雨蒙蒙,油紙傘韻,白堤斷橋,人間天堂,傳統典型的江南舞臺背景與舞美畫面,通過空中水幕展現西湖煙雨切切的美景,這一現代技術的重點運用使臺下的觀眾身臨其境,切實的感受現場空中下雨,細雨潤無聲的意境。舞蹈運用三人舞的形式,采用古典舞的舞蹈語匯來表達青蛇白蛇的姐妹情以及白素貞與許仙之間純真的愛情。當大家沉浸在如夢如幻的湖光山色和愛情中突然電閃雷鳴,舞臺雷峰塔降落,金山寺出現,水幕噴頭再次啟用,讓整個舞臺如瀑布飛流,洪水飛瀉而下,燈光音效與道具的配合,讓水漫金山專管震懾。
2.《梁山伯與祝英臺》
中國古代東晉時,祝英臺女扮男裝與梁山伯共赴杭州萬松書院求學,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直到梁山伯到家拜訪,中途返鄉會見英臺時才得知祝英臺是女兒妝,預想向英臺提親時,英臺已被許配馬英才,兩人錯過,結果梁山伯當上縣令因郁悶而死,英臺聞訊后在出嫁時經過山伯的墓地,在墳前祭拜時投入墳墓,然而從墳墓中飛出一對蝴蝶,翩翩飛去。
這一民間傳說在《宋城千古情》第四幕中著重演繹傳承了梁祝凄美的化蝶片段,伴隨著梁祝的旋律舞臺上呈現著雙人舞的舞蹈形式,古典舞語匯夾雜托舉技巧,全彩激光燈在舞臺上映射出長達幾千公里的時光隧道,搖頭電腦燈營造出一排排綠色波浪,打著激光圖案的水幕在臺前籠起一層薄紗,如夢如幻,撲朔迷離,使梁山伯與祝英臺在立體場景中翩翩起舞。
三、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
(一)從傳統文化中尋覓編創靈感
中國傳統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塊寶藏,有著獨特的價值體系和思維方式,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的古代科技文化,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傳統醫學、傳統藝術等都具有價值意義。透過這些傳統要素,進而激發編導的創作靈感,將中國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創作中。例如:中國古典舞引用歷史典故,與戲曲、書法、繪畫的結合,不同的藝術門類通過舞蹈這一美的載體,均通過神韻來表達思想情感、哲學觀念與意境氛圍;中國民族民間舞對傳統民俗和自然信仰的敬畏與傳承,豐富了舞蹈編創語匯,經過重塑編創將中國民族民間風俗文化這一舞蹈形式展現世界;現代舞與中國文化形態、哲學觀念相匯,東西方美學與文化深入、創新的融合,這都從另一高度為編導打開創作思維和視野,提供新的創作途徑和表現形式。
(二)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經驗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內容著實豐富,關鍵能夠從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經驗智慧,吸取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同理,舞蹈作品在繼承傳承文化基礎上勇于創新,跳中國的舞蹈。例如:林懷民的“云門舞集”的前期作品就體現了強烈地民族精神,代表作有《新傳》、《白蛇傳》等,而后期作品融合了書法、武術、太極等傳統藝術文化,代表作有《流浪者之歌》、《水月》、《狂草》等。林懷民自始至終都秉承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有價值的外來文化,綜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西方文化的優秀文化,對舞蹈進行發展創新,在本土和西化,傳統和現代中尋找中國人的根,舞蹈的創作本意透過文化本質和社會現狀進行表達。正是這樣的創作目的才取得了國際舞壇的認同,使云門走向成功。
(三)推動舞蹈創作的藝術創新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經中斷或者衰落,唯有中華文明傲立于世界五千年載而綿延不絕”②這是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在《歷史研究》中的闡述,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也得到了世界的公認。但是,在現代化進程的今天,西化嚴重,導致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缺失。舞蹈作為載體去傳承文化,展現中華文明,很多的途徑和形式起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例如:在北京奧運會啊開幕式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入與結合。開場舞的《擊缶而歌》,巧妙的傳承了禮樂的千年回響;《畫卷》部分,舞蹈演員以身作筆,利用書法的元素,表達中國的水墨山水詩意。所以,還有更多的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等待我們去發掘并使其推動中國舞蹈的編創創新。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西文化的不斷相融,當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至關重要,如何運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舞蹈編創,跳中國的舞蹈迫在眉睫。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有價值的外來文化,進行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東方與西方的交融,探索傳承與創新,對中國的舞蹈編創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辭海[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9.、
②阿諾得·約瑟夫·湯因比.歷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參考文獻:
[1]辭海[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9.
[2]阿諾得·約瑟夫·湯因比.歷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袁禾.舞蹈與傳統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