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逃課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和學生的專業學習,本文就高職院校學生逃課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探討解決高職學生逃課的應對之策,以期在理論和實踐上對高職教育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職學生;逃課;心理特點;應對之策
一、高職學生逃課心理的特點
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同樣也存在著逃課的現象,而且尤為嚴重。這與學會學習和終生教育的目標是相悖的。高職學生肩負著在生產第一線建設和發展未來社會的重任,理應對學習充滿飽滿的激情和強烈的探索欲望。但是,現實情況與之相反,并且逃課現象愈演愈烈,這就要分析一下當下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對高職學生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實施相應的調整和完善,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1、高職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自身年齡的增長,處于青年期的高職學生由于身心的迅速發展和生活領域及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他們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發展自我、關心自我的存在上來。但是某些高職學生的自我評價偏低,沒有考入理想大學,就讀于高職院校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只是“爛蘋果”而已,今后也沒有前途可言,從而做事缺乏信心,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
2、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心理
學習倦怠反映了其消極的學習心理,指由于學習壓力或缺乏學習興趣而對學習感到厭倦的消極態度和行為。有學習倦怠心理的學生對自我評價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低,即個體對自身完成學業規定的有關內容學習能力的信念不高,遇到學習中的困難不愿意去努力克服。一些學生在高中是優等生而到了大學里不再優秀,落差比較大,理想與現實距離較大,有的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對某些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再加上大學生就業困難等問題也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學習的前途渺茫,不能在學校獲得提升自我價值的機會,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動機不強,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出現逃課現象。
3、高職學生的成就和贊許動機強烈
成就動機是指個人或群體為取得較好成就、達到既定目標而積極努力的動機。贊許動機是指人們期待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別人或集體的鼓勵或稱贊,獲得心理需要的滿足。其實每個人都有成就動機和贊許動機,不過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對于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人們時不時把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與普通本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相對比,他們的學習生活自然成了人們吹毛求疵的焦點,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成就動機和贊許動機要比一般大學生強烈,他們更渴望有人發現他們所做出的努力與成就,更希望有人對他們投以贊許與肯定。
二、解決高職學生逃課現象的對策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我國重點院校、一般院校和職業院校分別處于不同的層次和地位,具備不同的職能,這就需要密切聯系高職教育的辦學目標“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針對高職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特點,解決高職學生的逃課現象。
1、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思想和動機是激發和引導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走出“逃課”誤區的前提
部分學生進大學后,沒有了原來的支撐點,新的目標又沒有確定。在這個空檔里,他們學習松懈,沒有寄托,不知何去何從。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學習激情,自然就會逃課。所以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思想對高職學生特別是新生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明確的目標選擇比他們“逃課”更讓人擔心。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評優樹先、舉行報告會等,用榜樣的現身說法幫助大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舉行與學習有關的大討論或者辯論來端正學習思想和動機,進行學業和職業規劃大賽來明確學習的指導思想和實踐路線。
2、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規范教育行為,避免對學生的心理傷害
高職學生對自我、對社會均有了自己獨立的認識,不再輕易茍同他人見解,不愿因循守舊,勇于變革創新。特別是在社會控制日益寬松、個人價值受到認可的年代,自我意識更是得到張揚。因此,選擇用課前點名的方式強迫學生上課,也提高不了上座率。大學和高中不一樣。老師再怎么較勁,也無法左右學生的學習態度,反而容易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所以,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是有必要的,要把尊重學生、關懷學生、教育學生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一方面,學校無視學生本身的特點和需要對學生有過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卻沒有建立較完善的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支持機制,主要表現在缺乏學習資源的支持,對學生課程選擇指導的支持,對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行為缺乏支持。學生在遇到困難或心理困擾時也難以得到及時的支持。社會支持是降低壓力的消極結果和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資源。
三、結束語
高職學生逃課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解決高職學生的逃課現象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多位一體的共同努力,因此要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所面對的時代特點,探索與高職學生心理相容的管理政策和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 連 榕, 楊麗嫻, 吳蘭花. 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關系[J]. 心理科學, 2006,29(1):47-51.
[2] 朱 芳. 高職院校學生逃課情況的心理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18):25-26.
【作者簡介】
陳勇(1967—),男,漢族,山東威海人,威海職業學院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學及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