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摘 要:目前,國內眾多高校普遍開設了慕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慕課課程質量不高、授課形式單一;大學生學習意愿和學習興趣不足,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有限等等。本文對此展開分析并提出進一步改進慕課教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慕課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197-02
慕課作為一種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教育模式,具備規模性、開放性、實時性等基本特征。其首先于2008年發源于美國,隨后于2012年傳入我國,“大型基金會、高校以及教育企業開始與慕課項目開展深入合作,大大推動了慕課的快速發展,也使2012年成為慕課之年”[1]。2013年慕課模式開始大規模應用于高校課堂教學。2013年春季,重點高校如北大、清華率先與edX簽約、上海交大與Coursera結盟,大力推進高校慕課教學模式。2013年11月,教育部鼓勵全國的985所高校率先建設一批慕課平臺及其課程,很多大學相繼成立自己的慕課制作研發團隊,在慕課建設、應用和推廣上給予人員、經費支持,在互聯網技術平臺支持下,慕課教學有了更大規模發展,“慕課已經引發了在線教育的戰國時代”[2],繼“百度文庫” “百度百科”之后,“百度教育”二級域名已上線,網易旗下的網易公開課、云課堂也開始在線授課,優酷與在線教育網站Udacity合作推出中文版在線視頻課程,新一代在線教育平臺“淘寶同學”也已經上線。而2014年5月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線后,更多的高校開始借助這個平臺展示和推廣慕課建設成果,①這也標志著慕課教學方式開始普及。②可以看到,盡管慕課引入我國時間不長,但其發展速度、發展規模逐步擴大,對日常教學的影響力逐漸提高和深入。
一、高校慕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1.慕課教學對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自律性要求較高,而在我國長期的傳統教學教育模式下,“填鴨式”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得學習人群特別是大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的依賴性較強,路徑依賴特征非常突出,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律性較差,因而開展慕課教學的學習效果一般,對提高和改進教學質量作用不明顯。根據鄧思思等對200名同學的問卷調查結果[3],有超過80%的同學慕課學習效果欠佳,相比之下,傳統課堂老師的講解更有助于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對重點知識的掌握。這些同學認為慕課的缺點突出表現在缺乏師生之間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確定對重難點的正確理解及遇到疑難困惑問題無法得到教師的及時解答等方面,并且他們認為慕課學習的效率較低,尤其是在缺少任課老師的嚴格要求和管理的情況下,那些缺乏自主學習習慣并且學業基礎較差的同學學習困難較大。因此,“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目前慕課教學模式并不適宜在校大學生用于學習理論性強的專業課程,也無法完全替代目前老師面對面講授形式的教學。”[3]同時,有89%的同學反映慕課學習方式比較耗時,而且效率不高;除了課堂學習之外,不少同學還要投入大量時間在線學習,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來理解和掌握所學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和傳統教學、學習方式相比,所費時間更多,甚至反復次數過多讓大學生感覺學習過程事倍功半,而不是事半功倍。另外,一些慕課課程內容質量不高、授課形式單一、生動性不足,教學過程缺乏互動和交流,很難引起學生興趣,進而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一般。正如有些學者所言[4]:“從課程的吸引力上看,大部分課程只是課堂教學的視頻化,授課形式固化,缺少娛樂元素,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課堂效果還不如傳統教學”。更令人憂慮的是,參加慕課學習的學生流失率高,順利完成學業課程的比率也低,根據果殼網進行的 “MOOC中文用戶大摸底”調查數據顯示,只有約6%的MOOC課程學習者最終完成了課程學習[5]。可見,自制力較差、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大學生參與慕課學習的效果一般,慕課學習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作用不大。
2.慕課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的舶來品,在中國化、本土化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西方發展慕課的基本路徑,而忽視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要求和內在規律。當前,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正進入關鍵期、攻堅期,慕課的引入和傳播為確立改革模式、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參考。為此,政府主管部門、眾多高校紛紛開發建設慕課課程,大力倡導慕課教學,將慕課作為促進校內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而忽視了慕課教學在我國的適應性和適用性,也忽視了慕課的缺點和不足。誠然,慕課自身有很多優點,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如課程通過率較低、學習人數逐漸減少,學業考核方式單一、學習質量難以保證以及慕課模式的可持續性發展面臨考驗等等。據統計,“美國Coursera平臺的用戶量多達400萬,但課程完成率卻不到10%,以上海交大為例,《數學之旅》作為上海交大首批上線的慕課課程之一,其課程通過率僅僅為3%”[6]。因此,開展慕課教學如何保證學生能夠有足夠的興趣和耐心,有較高的通過率、高效的學習效率,從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
二、改進慕課教學的對策建議
1.在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優點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慕課教學模式創新,將二者各自的優點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逐漸擺脫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過度依賴,逐步適應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向以自我學習為主的學習模式轉變;教師應在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運用慕課教學,積極創新慕課課程模式而不能只是趕時髦。當前,教師應更多采取線上學習和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所謂“混合式教學模式”,避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單一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重視課前的在線學習,利用更多的在線小測試、隨機提問和教師應答來督促、檢查、核實學生完成其本人的學習任務的情況。這樣,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就可以共同探討和解決在線學習時遇到的共性問題而不是個性問題,進一步清晰對重點難點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從而既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又能鍛煉、提升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在進行慕課教學過程中,也要重視傳統教學的諸多優點,加強傳統課堂的知識擴展、素質能力訓練和提升、師生觀點交流等方面教學時間的投入,特別是對于人文社會學科和專業更是如此。
2.提高慕課課程內容質量,開發更多優質慕課課程,增強慕課教學模式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要提高慕課教學水平、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大量優秀的慕課課程必不可少,甚至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慕課教學的發展。因此,要結合我國高校大學生學習現狀和特點,緊密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改革實際,不能盲目照搬國外大學的慕課內容、制作推廣模式,要開發制作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質課程,與國外課程相比,著重開發應用一些差別性大、替代性較強的優勢課程,同時,各高校作為實施慕課教學的主體,應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循序漸進地開展慕課教學,遵從教學規律而不能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更不能搞花架子甚至為迎合慕課而削足適履。
3.正確認識和客觀對待慕課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功能,特別是其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作用、意義以及不足。眾所周知,慕課的學習方式是在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基礎上在線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相比,所學專業、課程、內容沒有根本改變,改變的只是學習方式、學習形式而已。因此,“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不能僅寄希望于慕課,慕課只能作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只能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2]。 慕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手段,“不要試圖讓慕課解決一切問題”[7]。慕課作為全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對于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但怎樣認識慕課的積極影響、怎樣對待和處理慕課與傳統授課方式的關系則需要我們客觀理性看待。
參考文獻:
[1]朱慶峰.我國高等教育慕課發展的困境及理路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4(23):73-77.
[2]尹達.慕課現象的本質闡釋、現實反思與未來展望 [J].電化教育研究,2015(5):59-63.
[3]鄧思思,等.本科生談慕課學習體驗[J].廣東化工,2016(1):184-185.
[4]王應解,馮策.我國高校慕課教育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5(6):80-85.
[5]MOOC中文用戶大摸底[EB/OL].果殼網,[2016-02-09].http://mooc.guokr.com/post/610667.
[6]衛志民.慕課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8-83.
[7]李潔言.慕課洪流撼不動好教師[N].中國青年報,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