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才孝
【關鍵詞】 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60—02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與自然、生活、科技有著密切聯系的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剛結束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十足的初中生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呵護學生寶貴的好奇心,并將它逐步轉變為自覺、持久的學習興趣,這應該是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高度關注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情感層面
在學校,師生關系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的良好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作為教師,營造良好教學氣氛的關鍵是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學生。只有在這種互相尊重的人際關系中,學生才會從內心深處尊重、信賴、愛戴教師。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自然就會喜歡物理課的學習。筆者是這樣做的:
首先,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初中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質就是做人。教師只要做人沒問題,教育教學工作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往時,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又要注意自己的著裝打扮,更要注意自己的為人處事。
其次,主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發生轉變。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因此,教師必須要主動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家庭、喜好、身心狀態、學習狀態;積極創造相互交流的機會,比如加入qq好友、作業面批、考后談心、策劃集體活動、共同慶祝節日、參加班會等。通過深入了解,獲得“因材施教”依據的同時,也收獲了學生真摯的情感。有了這份情感擔保,學生就一定會“愛屋及烏”,進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要恰當使用鼓勵性評價。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時就會情緒高昂、興趣大增。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課堂上通過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多給“學困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他們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的身心在課堂上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實踐證明,及時而又適當的鼓勵,對于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層面
如果把教師的人格魅力看作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吸鐵石的話,那么教師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就是有效激發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并在課堂上予以實施。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抓住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切實體驗。教學中為了確保各種刺激的有效性,應不同程度地追求以下幾種感覺:
(一)教學要有親切感。新課標倡導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學習、做人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精心選材,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提升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具體做法有以下三種:其一是課堂上采用的案例或信息應盡量與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在進行“機械功率測量”教學時,可以以跳繩、爬樓梯、爬山等情境為素材;其二是課堂上所用教學器材可以適當利用生活用品或生活廢舊物品。比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可以用香來制造煙、用飲料瓶收集煙、用激光筆射出的激光束模擬光線;其三是將物理知識的學習與學生們的思想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讓他們感受到教師關心的不只是物理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全面的成長。如,在講授“物質三態及其變化”時,可以以班集體凝聚力為主題進行類比講解。
(二)教學要有新鮮感。興趣作為一種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情緒狀態,其效果自然與用來進行刺激的信息內容、呈現方式、刺激強度等方面密切相關。為了使教學有新鮮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策略一是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化教學方式。例如,質量的測量——實驗課;密度概念形成——實驗探究課;密度概念——講授;密度計算——講練結合課;新材料及其應用——小組展示課;測量平均速度——室外測量課。當然,以上課型再輔助多媒體技術和必要的課堂演示實驗,效果會更加理想。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對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室外實踐活動課、實驗課都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進行選用。策略二是要充分體現物理與科技、生活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所學內容與科技、經濟、政治等相關的知識,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熱機”時,可適當穿插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成就與中國國際地位變化的知識。策略三是教學設計要有新意。好的設計會在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內容中來。如,教學“滑動變阻器”一節時,設計學生為滑動變阻器編寫說明書的環節,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要有趣味感。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實驗和游戲活動,通過妙趣橫生的活動或現象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水的沸騰條件”時,可組織學生做“大燒杯中放小試管”的實驗;在講“大氣壓存在”時,可組織學生做“紙片托水”、“大試管吸小試管”的實驗;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時,可組織學生做“人造噴泉”的實驗。這些實驗現象,大多與學生的已有認知不一致,有趣的現象在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會使學生加深理解。
(四)教學要有懸疑感。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時,教師要善于設置懸念,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滑動變阻器”一節內容,先展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電路板(簡單串聯),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畫出電路圖(畫對有獎勵)。當筆者很遺憾地宣布誰都得不到獎勵時,全班學生先是鴉雀無聲,后又嘰嘰喳喳質疑 。就在此時,筆者讓學生再次觀察電路板(這次筆者用手偷偷移動了藏在背面的滑動變阻器),學生們才知道被表象欺騙了。之后,筆者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主角——滑動變阻器,課堂教學就此展開。
(五)教學要有驚險感。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準備一些看似驚險的物理實驗,很容易撥動學生好奇、興奮的心弦,引起更大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一次外出聽題為“認識電路”的公開課,課堂上學生為教室電路的結構爭論不休時,教師突然站到桌子上親手取下了一只正在工作的燈管。在教師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過程中,全班學生無不驚奇嘆息,取下后看到其他燈管照常發光就拍手鼓掌,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六)教學要有奇妙感。要想深層次提升學習興趣并轉化為持久的習慣和志趣的話,還得從帶領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的奇妙感入手。奇特而美妙的物理世界,會在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感知美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做“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體驗用圖表、文字、解析式等表達同一物理結論并相互轉化的美妙;在有關“光的折射作圖”中,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軸對稱的奇特之美;在物態變化時,可借助人性的變化,讓學生體驗自然界的奇妙之美;借助于光的色散實驗和自然界的水循環,可讓學生體驗事物變化之美。
三、課堂層面
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個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的社會精神生活過程,為使全體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并有所收獲,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營造“尊重、安全、民主、平等、合作、競爭”六要素共存的現代課堂氛圍。尊重是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行為 、習慣、人格、需求、觀點等;安全是指教師要營造讓學生感到寬松愉悅、暢所欲言的環境;民主是指課堂不能成為教師獨自表演,或少數好學生表演的舞臺,而要考慮全體學生的需求;平等是指課堂要給所有同學同樣的表現機會和鼓勵;合作是指現代課堂要提倡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競爭是指課堂也要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
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確保“吸鐵石”的磁場足夠強大,其次要科學合理地用好各種“添加劑”,配上“現代課堂”的良好氛圍,學生們的物理學習興趣定會與日俱增。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二五”規劃課題《有效激發初中物理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4]GHB0523)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