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雁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經過近年的教研活動探索與實踐,我們在努力尋求一種切合學科特點,能有效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有可操作性且具有實效的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
【關鍵詞】鎖定目標 集體備課 說課交流 課堂施教 課后評論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要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應抓好課堂常規教學的教改與教研。教改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否切實可行,直接關系到教改教研活動能否收到實效,達到預期目標。學校應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及特點的需要,開展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為突破口,以教改專題為龍頭,以聽課交流為主要活動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的教研活動。經過近幾年探索與實踐,我們尋求到一種切合學科特點,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可操作性強,具有實效的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它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一、鎖定目標
教研活動都要有自己的目標方向。因此,對于各類研究課、實驗課、公開課、觀摩展示課等,事先都要確定研究主題。先讓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及執教者本人,根據活動目標、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和執教者的個人教學風格,精心擬定出研究活動應達到的合理的、明確的目的和要求,有選擇性地整理并打印成文,分發給所有參加活動的教師,為教學研究活動的目標鎖定方向。
二、集體備課
要求與執教者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都分別按照上述確定的“目標定向”中的要求,各自獨立備課,設計教案。對于這一環節,教研組應做到每學期開學初要根據教研安排相應制定出各自的活動計劃,告知每位教師,對備課活動要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對課堂教學做到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課堂練習與作業,統一單元檢測的內容與時間。
三、說課交流
把參加集體備課的全體教師召集在一起,各自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說課,有針對性地交流和切磋,然后由執教者本人集中全體教師的優點,再度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這樣既培養鍛煉了同科教師,又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點,特別是年輕教師更需要重點檢查與幫助。
四、課堂施教
執教者根據修改后的教案進行課堂講授。其教法應貫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并盡量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習興趣。教研組教師可以利用聽課時間進一步了解上課情況,并相互學習以利共同進步。這個環節是重要的,要求教課的與聽課的都必須重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課后評論
根據執教者課堂施教的情況及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對照“目標定向”中所提出的目的與要求,教師們進行評議,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然后由教研組長綜合大家的意見,寫出新的教案。因為相互協作和會話促進大家互相提問,交流思考成果,起到相互糾正、相互補充及相互促進的作用。
六、展示觀摩
對涌現出來的教壇新秀和優質課、優秀教案及教改實驗成果,開展觀摩展示活動,讓大家都有一個學習進步的機會。
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一環扣一環,其中后一環節是以前一環節為基礎的,同時又對前一環節起著深化和發展的作用。教研活動具有顯著的針對性,因此它適合于現在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課程及學科。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開展教研活動可以發揮每個教師各自的優勢,通過相互學習,共同研究,集思廣益,把各人的長處化為全組的共同財富,從而迅速提高全組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教學教研水平。
同時,由于教研活動資料的完善留存,也為今后確定新的研究課題提供了最原始和最翔實的資料,為新教師能快速上手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與保障。如此的良性循環,起到了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教改的作用,從而可以使教學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及最優化,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七、存在問題
以上是教研活動中幾項應該完成的工作以及實施的體會。但是在具體的教研活動過程中并不是這樣的,多少都有些走過場的成分。
探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不重視,另一方面是教研活動沒有明確和有效的題目及交流內容。教師不重視是因為覺得沒有必要,這就需要進一步統一認識,讓每一位教師能有所收獲,也能考驗教研活動的組織者。
交流不僅是教師之間的事,還有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等。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可獲得新的體驗,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鼓勵學生,讓學生有機會去講,這樣才不會使教研活動變成走過場,從而獲得應有的效果。
在具體教研活動的實施中,每次都要有具體的目標,不一定要每周都搞。另外,為了提高每位教師的業務水平,除了在校內搞教研活動,還應走出去開展校際之間的交流,這樣可以使教師們發現自己的差距,又促進了各校之間的業務交流,使靜態的教研活動變為動態的活動。
總之,教研活動的開展效果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視。只有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否則就會影響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廖其發.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研究[R].講座稿提綱,2002.
[3]陳昌平.數學教育比較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丁爾升.中學教學課程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