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波
摘 要:閱讀是人們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在信息時代,網絡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也反映了一個人的信息素養,而信息技術教師更應承擔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責任。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閱讀;閱讀能力
說到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想到的會是語文老師,其實信息技術學科也有閱讀,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廣泛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所有學科的學習都必須通過閱讀才能理解。那么,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呢?
一、閱讀要抓住重點
現代社會信息爆炸。信息內容和學習者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從精讀走向了泛讀,從朗讀、誦讀走向了默讀、速讀。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閱讀的興起,面對多彩的內容,學生常常連泛讀、默讀、速讀都感到不耐煩。在網絡閱讀中,學生更多地在網上瀏覽和頻繁地改變選擇,而對瀏覽過的許多知識印象是模糊的。這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尤為重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
信息技術學科有很多機會培養學生采用抓住重點的方式閱讀。比如,六年級教材有要求學生搜索資料制作本地旅游計劃幻燈片的內容。通常,許多學生會直接將網上的相關信息復制到幻燈片里。然而,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讓學生先閱讀這些資料,找到重點內容,將重點內容呈現在幻燈片里。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的方式,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理解。
二、內容要力求理解
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多與其他學科有關的內容,這些內容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多讓他們說一說是怎么想的,讓他們將閱讀中的思考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果的。如四年級教材中《家鄉明信片》一課,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做成明信片。許多學生將查到的資料“復制粘貼”一下就完成了。我在這個任務中加入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讀一讀查閱到的資料,選擇其中最有特點的內容做進明信片,并寫上你選擇這個內容的原因。”學生在查找到資料的同時,就勢必要仔細地讀,認真地思考,這樣學生的閱讀量便會大大增加,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增強。
三、方法要讀寫結合
信息時代還需要用筆嗎?是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是完全有必要的。學生在閱讀時,不能泛泛而讀,可以用筆將閱讀過程中的核心內容、重點詞句等勾畫或單獨記錄下來。通過做筆記的方式,一方面便于學生提煉閱讀中的重點,另一方面也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在教學中,凡是我任教的班級,我要求學生每次上課都要準備好書和筆,將書上難懂的和重要的記下來或者用不同的線條勾勒出來。在閱讀后,留下時間給學生看自己作的筆記,加深記憶。
四、內容要緊跟時代
時代在進步,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多樣。特別是寬帶網絡、光纖網絡的普及,讓許多最新的知識都能在網上進行閱讀。我們信息技術課是引領學生獲取最新、最前沿消息的學科。因此,培養學生在網絡上進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網上閱讀也稱為電子閱讀,和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方式不同,具有很多新時代的特點。特別是移動終端的流行,一部移動終端里可以容納上百本電子書籍。這讓學生擺脫了沉重的書籍負擔。同時閱讀形式多樣,有在線閱讀的,也有通過安裝閱讀器進行閱讀的。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我們用得最多的就是在線閱讀。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教給了學生在線閱讀的操作方法。課堂上,一方面根據課程內容整合在線閱讀知識,讓學生根據本課要求,在網絡上進行在線閱讀。另一方面,利用數字圖書館這一優質資源對學生進行專項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賬號登錄數字圖書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在線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系統自動生成閱讀記錄,同伴間還可以互相分享閱讀的內容和樂趣。我發現,數字圖書館是學生最喜歡的閱讀場所。
五、形式要多種多樣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閱讀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在閱讀中的重要作用,讓閱讀充滿趣味性。四年級上冊《手邊大百科》中,在學習搜索引擎時,我通過指導學生去搜索詩人李白的作品,最好是搜索那種有聲音、有動畫的作品。通過聲音、動畫甚至小故事等多媒體形式的呈現,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好習慣決定好人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閱讀能力的提高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倪麗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2006(5).
[2]楊金玉.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新課程學習:下,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