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明
【摘 要】西部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是不盡如人意的,尤其是農村小學,甚至可以說是處于一種貧困狀態,重讀寫直接指揮著小學語文教學,重課內,圖書匱乏以及學生視野狹窄、輕課外等現象在農村小學中還較突出,另外教研活動滿足于形式,學校領導、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支持不夠,起不到實效。本文擬對農村語文教學、教改的現狀作幾點概略的分析,以期引起有關部門和人士的注意。
【關鍵詞】課堂教學;農村教育;教學現狀
我國西部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是不盡如人意的,尤其是農村小學,甚至可以說是處于一種貧困狀態。近些年來,農村語文教學這片“原始的土地”上似乎熱鬧起來了。各種教改實驗“你方唱罷我登場”,介紹經驗、報道成果的文章連篇累贖。實事求是地講,某些地區,某些學校的語文教學也確實成績斐然,形勢喜人;然而若放眼于整個農村地區,形勢卻不容樂觀。促進語文教改的深化、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良好的愿望與現實總是有距離的,深化和突破必須建筑在對語文教學現狀清晰的認識上,否則縱有教改的上佳方案也只能是沙上之塔。
一、小學語文教學突出之“最”——重讀寫
縱觀西部農村教育,尤其小學語文教學,當我們把目光移向語文課堂教學時,通覽之后,才發現“聽說”的能力在這里被輕描淡寫了。而且每年高考的語文試題中又有多少是直接考查“聽說”能力的呢?因此,“聽說”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被弱化,也就理所當然了。葉圣陶先生說:“聽、說、讀、寫四項缺一不可,學生都得學好。”聽和讀是對語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說和寫是對語言的運用,是輸出信息。
二、重課內,輕課外現象在農村小學中還較突出
在教學中,老師注重課內,輕視課外,總認為課內教學是硬性教學任務,而課外活動則是可以稀里嘩啦的,更客觀點的說形同虛設。因此,老師往往是加班加點,拼命灌輸,一門心思不“斜”視地撲在自己的“本本兒”上,結果不僅嚴重的侵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培養不出高素質,具有強烈創新意識的人才。
三、重教授,輕學習
有一首兒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小呀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充滿童稚的聲音,那歡蹦亂跳的身影,恐怕是人見人愛吧。“學堂”是學生的樂園,是學生的“天堂”。眼下的中小學生恐怕是難得蹦跳起來的,背負繁重的課業和升學的重壓。如果老師只是盡其“傳道、授業、解惑”之天職,恐怕還不能算是“善教者”。
四、圖書匱乏,學生視野狹窄
城市學生語文成績好于農村學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讀書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筆者所在的江蘇省算是教育基礎較好、文化較發達的省份,可是筆者所在的市又有幾個初級小學(完全小學情況好一些)有像樣的圖書館和閱覽室呢?照理說,城市人有城市人的生活體驗,農村人有農村人的生活體驗,至多不過是在現代文化生活方面城市優于農村(但鄉土民俗方面農村又優于城市),為什么農村學生的語文水平差得那么多呢?具體而言,就是要盡快地在農村小學特別是初中(其實小學又何嘗不需要)普遍地“建(圖書)館辟(閱覽)室”,哪怕規模小一些,房子和桌凳等“設備”簡陋些。財力問題可以多條腿走路(例如閱覽室報刊的訂閱費可由學生分擔,桌凳款由學校承擔等。)
五、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教師的業務素質“居低不上
先說學生,衡量學生的語文總體水平應“硬軟結合”。考試成績是“硬”標準,“印象衡估”是“軟”標準。再說教師。衡量教師也有個軟硬結合的問題。“硬標準”是學歷達標率。這方面無疑農村大大低于城市,一般要低20~30個百分點。只要師范生畢業分配中的“趨城避鄉”勢頭得不到應有的遏制,那么這一“硬差距”就無法縮小。“軟標準”是指同等學歷的人在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上的實際差距。
六、教研活動滿足于形式,缺少實效
為了順應教改形勢,各級各類教研活動開展得較頻繁,然而給人的總印象是形式主義有余,講求實效不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追求“花拳繡腿”已成為某些農村地區教研活動的流弊。筆者曾參加過幾次縣市級教改研討活動,對有些所謂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課實在不敢恭維。
七、學校領導、教師使課堂教學改革起到實效
在參加中英甘肅項目校長培訓期間,本人有幸聽講了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李瑾瑜教授的講座《西部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的若干思考》,使我認識了西部農村教育,同時也更加深層次的認識了存在于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的若干問題的思考,即學校領導與教師。學校落實教育改革,就肩負著整個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學校領導的帶頭和支持,一所學校的發展,教師是關鍵,必然體現學生、體現教師的公平。然而,農村教育的三根支柱:價值、情感、精神,對農村課堂教學,著重對農村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艱苦奮斗在教育第一戰線的同仁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馬曉真.《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陜西:陜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
[2]傅道春主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張民生.《課堂教學與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