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性質之周期性》這節課,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設計分析七個方面進行說課,其中教學過程是最重要的環節。這節課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數形結合、由特殊到一般、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抽象素養。本節課使用的幾何畫板,也為學生理解這節課起了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正弦函數;余弦函數;周期性;抽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藍本,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具體材料,要把握好教材,落實教學目標,必須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因此我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材重點與難點兩個方面展開我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A版數學必修4第一章第4節第2小節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函數的周期性。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正、余弦函數圖像以及三角函數誘導公式之后,對三角函數的又一重要探討。周期性,是對函數性質的一個重要補充,又是研究三角函數其它性質的根本,所以本課既是前期知識的發展,又是后續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思想方法上講,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建模、數形結合、由特殊到一般、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周期函數的定義和正、余弦函數的周期性;難點為:對周期函數概念的理解和求函數的周期。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上看:學生已經學習了正、余弦函數的圖像和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這為學習本課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從學生思維特點來看: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在充分把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準理解周期函數的概念和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周期性,會求一個函數的周期。
2.過程與方法
在概念形成與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抽象素養,滲透建模、數形結合、由特殊到一般、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是學生體會獲取知識后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四、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因此,我采用引導發現法與啟發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真理,體會獲得成功的快樂。
2.學習方法
新課標中“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我鼓勵他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最終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五、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環節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情境1、情境2. 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變化周期,使學生對周期有初步的認識。再讓學生進入情境3,說一說。
情境1:四季變化的圖片。
情景2:月亮圓缺現象,即一個月的月亮圖形。
情境3:鼓勵學生列舉類似的周而復始的現象。 緊接著,說明這種現象是周期性。
設計思路: 皮亞杰曾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這樣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對周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師:數學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數學是自然規律的高度概括與抽象。那么,我們用數學語言如何刻畫周期性?
設計思路:由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自然過渡到數學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
環節2:觀察分析,形成概念
問題1:觀察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指出它的定義域和值域分別是什么?
設計思路:學生們容易想到正、余弦函數就是周期函數的代表。首先,帶領學生回顧其圖像,得到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為本節課的難點做鋪墊。
問題2:正弦函數圖像有何規律?其本質是什么?
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之后請小組代表匯報結果。學生可以得到該圖像是以2π、4π等為單位的周而復始的變化。但對于其本質,部分同學難以表達。
問題3:觀察下面的圖形和三組點,分析并總結這幾組點有什么共同特征?
設計思路:對于正弦函數圖像規律的本質,一些同學難以理解。我以2π為周期為例,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周期函數的本質,為概念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觀察幾組特殊點,分析共同屬性,同學們經過交流,抽象得到其本質。
問題4:你能將正弦函數的周期性推廣到一般函數,得到周期函數的定義么?
定義:對于函數f(x),如果存在一個非零常數T,使得當X取定義域內的每一個值時,都有f(x+T)=f(x),那么f(x)就叫周期函數。非零常數T叫做這個函數的周期。
設計思路:趁熱打鐵,啟發同學們將它推廣到一般函數,在小組中交流后,形成周期函數的概念。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抽象素養,同時,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問題5:一個函數的周期是唯一的么?其周期中最小的正數是多少?
生:不是唯一的,例如正弦函數的周期有2π,4π,6π…,最小正數是2π。
此時,我便給出最小正周期的概念:如果在周期函數f(x)的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個最小的正數,那么這個最小正數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如果不加特別說明,周期一般都是指函數的最小正周期)。
設計意圖:直接給出最小正周期的概念,以概念同化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此概念,擴大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問題6:是不是每一個周期函數都有最小正周期呢?
生:常函數f(x)=c沒有最小正周期。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對已學的函數進行討論,得到常函數沒有最小正周期。
問題7: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正弦函數的周期性,通過類比的方法,你能得到余弦函數的周期性么?
師:正弦函數是周期函數,2kπ(k∈Z,k≠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π。
生:余弦函數是周期函數,2kπ(k∈Z,k≠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π。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類比的方法,進行知識性的小結,再次理解函數的周期性。
環節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探究1:用定義法求下列函數的周期。
設計思路: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難點。我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先給出一個例題,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本題既是對周期函數定義的考察,又是為探究正余弦型函數周期公式做鋪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將對一二題進行分析,首先看第一題,觀察f(x)的形式,由正弦函數的周期為2π得到f(x+T)的形式,T既是此函數的周期。再看第二題,需要將2x看成一個整體,同理得到其周期周期。通過對前兩題的分析,讓同學們對第三題進行整理、分析、交流、展示。
探究2:你能從探究1的解題過程中,猜想出y=Asin(ωx+φ)(x∈R)(其中A,ω,φ為常數,且A≠0,ω?0)的周期與解析式里的哪些量有關?
設計思路: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后發現:(1)ω=1,T=2π;(2)ω=,T=π ,得到函數的周期僅與ω的值有關,并猜想得到周期公式 。數學是抽象的,為了讓學生形象感知,我將在幾何畫板中,通過改變A、W、Q量,驗證此猜想的一般性。同時,數學也是嚴謹的,學生類比探究1的第(3)題的證明演繹推理得到該函數周期公式。同理,得到余弦型函數周期公式。
環節4:運用新知,鞏固提升
練習1:求函數 的周期。
變式:求函數 的周期。
練習2:若鐘擺的高度h(mm)與時間t(s)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1)求該函數的周期;
(2)求t=10s時鐘擺的高度。
設計思路:學生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所以我給出了兩道練習題。練習1是基本型的,直接利用公式,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變式是對公式的靈活運用,需要先應用誘導公式。練習2是一道實際應用題,不僅考察了學生對周期函數的理解,還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環節5:溫故反思,任務后延
1.溫顧反思
(1)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2)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思想方法?
設計思路:我以學生為主體歸納本節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目的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深化認知結構。
2.任務后延
必做題:課本P36:練習1、練習2
選做題:你認為求函數y=Asin(ωx+φ)(x∈R)和y=Acos(ωx+φ)(x∈R)(其中A,ω,φ為常數,且A≠0,ω?0)的方法能否推廣到一般函數的周期上去?即命題:
“如果函數f(x)的周期是T,那么函數y=f(x)的周期是 ”是否成立?
設計思路:針對學生差異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使人人都學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六、板書設計
七、設計分析
本課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以周期函數概念的形成,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周期性,正弦型、余弦型函數周期公式作為明線,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感受其應用價值。在教學當中,我還將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使自己的教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學。
參考文獻:
[1]何小亞.中學數學教學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249.
[2]孫培青.教育名言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67.
[3]孔凡哲,曾崢.7數學學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