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楊
【摘 要】在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視高中學生心理成長的引導,發揮美術學科的優勢,才能讓美術教育深得人心。文章立足于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高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快速實施,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推行素質教育,才能讓高中美術教育的價值不斷提高。
一、用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調整個人情緒
美術,在很多高中學生看來是較為輕松的一個學科,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學生沒有太大的學習壓力。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較快,心理較為緊張。長期的緊張情緒,會讓學生變得焦慮,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學生的自我評價過低,會影響其自信心和創造力的發展。高中美術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給學生美術學習的安全感,讓學生愿意參與到美術課堂學習中來。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組織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與創造美術作品,加強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才能讓高中美術教學活動符合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要轉變個人教學態度與教學手段,給學生打造安全的學習環境。
比如在講解《藝術美與形式美》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羅丹的兩幅著名的雕塑作品《沉思》和《歐米艾爾》,請學生討論兩件雕塑表現手法有何不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有何不同,從而激發關于“藝術美”的思考。在高中美術課堂中,教師要多多利用贊美語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情緒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表揚讓他們打起精神,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性的語言,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認可自己在美術課堂中的地位與創作能力。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找到的自信,不只關系學生的美術學習,還關系著學生其它學科的學習熱情,有益于學生成長為陽光、樂觀之人。
二、用優秀作品展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關注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在美術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高中學生因為沉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大的競爭壓力,變得沒有審美積極性,不愿意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即使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美術之美,學生也無心顧及。更有學生會在美術課堂中復習文化課知識,認為學不會文化課就是一場災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社會的形成,讓雜亂無章的信息圍繞在高中學生身邊。不健康文化對高中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除了壓力過大導致的消極心態,部分學生受到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的影響變得消極厭世。在高中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優秀的美術作品,給學生正能量,讓學生找到斗志,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建立積極的心態。
比如《大衛》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美術作品,但在錯誤思想與不良文化的影響下,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是一個可笑的作品,總是將《大衛》與裸體聯系在一起,認為這一作品太不雅觀,這些心理都是消極與錯誤的。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用純正的眼光去欣賞美術作品,才能讓學生享受美術之美。低俗的文化無法與高雅藝術混為一談,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尊重美術作品的前提下進行欣賞。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先選擇簡單易懂的作品組織學生欣賞,逐漸提高難度,讓學生能夠與美術的作品產生共鳴,用美的眼睛去欣賞一切美術作品,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改變學習與生活環境。
三、用色彩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求
色彩心理學科的產生,讓高中美術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顯。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穩定程度,會表現在學生的個性上。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促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將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美術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在美術教學中找到素質教育落實的突破口。
教師要積極學習色彩心理學知識,利用美術課堂中色彩的操作,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喜歡暖色調的學生心態較為積極,行動力較強。而喜歡冷色調的學生相對內向,冷靜沉穩。我們可以用色彩去收集學生的心理狀態信息,并在美術教學中利用色彩幫助學生改變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渡過青春叛逆期。首先在美術創作中,自由的色彩繪畫可以幫助學生宣泄不良情緒。再引導學生通過調整色彩感受不一樣的畫面,由外及內調整學生不良的心理狀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育具有凈化高中學生心靈的作用,利用良好的美術教學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有助于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對美術教學活動的內容進行豐富,優化教學手段,不讓美術教學成果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是促進美術教學創新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林偉立.高中美術創新性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
[2]廖華清.建設高中美術社團,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才智.2016(16)
[3]王晶晶.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