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偉宇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隸屬于鋼琴表演藝術,它是一項運用面廣、實用性強的音樂類技能,無論是在專業音樂教育中還是社會音樂活動之中,鋼琴即興伴奏都占據重要的地位。鋼琴即興伴奏要求演奏者具備較高的演奏技巧以及綜合的音樂素養,本文通過對鋼琴即興伴奏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基本要點進行詳細說明,并提出即興伴奏的相關訓練方法,以便學習者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好鋼琴即興伴奏這項綜合性的音樂技能。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 和聲 能力培養
鋼琴學習活動在當今社會日益普及,而鋼琴即興伴奏作為一種實用的鋼琴演奏技能,無論是在專業的教學表演活動中還是人們業余文化生活中,都較為頻繁的被運用到。鋼琴即興伴奏是演奏者根據即時指定的旋律,通過采用適當的和聲、音型織體、作曲手法等,為此旋律即興編配伴奏使之成為一首具備完整形式的音樂作品,這一過程可看做是對音樂的再度創作,考驗伴奏者演奏能力和即興編曲能力的考驗,需要其手腦并用。鋼琴即興伴奏的效果受鋼琴伴奏者彈奏水平、伴奏音型織體的選擇、和聲樂理知識、作曲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等眾多因素的制約會呈現出不同的差別,而在開始鋼琴即興伴奏之前,演奏者必需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并熟悉掌握相關的和聲、作曲等音樂理論知識。
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術是進行即興伴奏的基礎,只有具備基本的演奏技術,才能讓手指“舞動”在鍵盤上以編織出動聽的音樂,可見鋼琴演奏技能的高低是制約即興伴奏音響效果優劣的首要因素,具備扎實的技巧以及良好的手指跑動能力對刻畫塑造音樂形象有積極的輔助作用。作為即興伴奏者必須熟練掌握基本的音型技巧類型包括:音階、琶音、分解和弦、和弦等,這四種音型是編配常見音樂風格伴奏的基礎構架,掌握這幾種基本音型的彈奏要領便基本能滿足常見風格樂曲的音型織體形式要求。此外,這些基本音型技術點的訓練必須擴展到鍵盤上24個不同的大小調上練習,使得演奏者分別熟悉每個調性上的鍵盤地形,可在不同的調上流暢完成這些技術織體的彈奏,以應對實際伴奏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調性或轉調情況的發生。
具備基本的彈奏技術和手指跑動能力只完成了鋼琴即興伴奏中技術要求的準備,接下來需要理論方面的準備——掌握相關的和聲理論知識。和聲在即興伴奏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聲在音樂進行中起著支架作用,支撐著旋律的發展,使音樂具備立體的音響效果,因此和聲運用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音樂的表現力和旋律的音響效果,決定著一首樂曲是否動聽、是否具有“美感”。對于和聲理論的掌握,我們需要充分了解不同類別的和弦,包括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其次是七和弦、副屬和弦,再深入可以涉及到變和弦、和弦外音等等,要知曉這些和弦的性質以及熟悉各和弦前后常用的連接、搭配方式。音樂作為一門聽覺的藝術,因此“聽”是音樂學習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對不同和弦的音響效果的掌握是十分非常重要的,平常需對不同性質的和弦多聽多分辨,在腦海中記住每種和弦的音響效果,這對在即興伴奏時進行和弦選用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在掌握和弦的類別后需要熟悉和聲進行中的一些固定搭配,比如“主—下屬—屬—主”或者“屬七—主”的和聲進行方式,并且將其運用到各個調性之上分別練習。在和弦連接時要盡量采用和聲連接的方式,具體的某一種和聲進行也可采用多樣的排列形式以應對實際伴奏中可能出現的變化,比如右手和弦可以使用不同旋律音位置的排列、左手可以使用六和弦來豐富低音線條等等。另外針對一些特定的變化音或是特定的旋律音組合也可練習固定的和聲進行模板來,這樣在即興彈奏中碰見相似旋律走向的音組可以下意識迅速選用符合音樂發展規律的和聲進行方式。
在具備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以及和聲理論知識后便可進入到為音樂旋律即興伴奏的環節。當我們拿到一首陌生的曲子,首先需要對音樂文本分析做個整體分析,確定作品的音樂情緒、體裁風格、調式調性、節奏速度等,達到對樂曲宏觀面貌的理解和把握。然后要選擇與作品情緒、風格相適應的音型織體和節奏型來編配鋼琴伴奏,比如說進行曲風格的樂曲需采用和弦織體和均勻的節奏形式;抒情歌曲采用琶音或分解和弦的形式;歡快熱烈的樂曲可以采用附點切分的節奏形式配以跳躍的和弦織體等等,總之音型織體及節奏的運用要符合音樂的面貌及情緒特征。在確定樂曲的整體風格后,還需要對音樂內部結構進行劃分,任何一首音樂作品都會經歷:開始——高潮——結尾三個發展階段,音樂的每個階段在音響效果和音樂情緒都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和對比,這要求演奏者在即興彈奏前對全曲的速度、力度、音型織體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布置安排,使得音樂的表現力具有層次感。
在把握音樂情緒確定好音型織體之后接下來是對旋律進行和聲的編配,和聲的編配可謂是即興伴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說音樂的旋律是靈魂所在,那么和聲則是這首曲子的骨架結構,和聲運用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樂曲的音響效果。在配和聲之前我們可對旋律進行哼唱,從整體握作品中的旋律特點,將音樂作品劃分出起、承、轉、合等結構,并依據旋律音特點確定大框架的和聲進行,劃分成主、下屬、屬三個大的功能組,當確定大的功能組后在音樂首尾部分可保持正三和弦的使用以突出調式調性及明確的和聲功能性,而音樂的中間部分則可以考慮運用副三和弦、七和弦、副屬和弦等來進行功能的替代,或是合理運用和弦外音,讓音樂色彩及音響效果得到極大豐富。
和弦的選用是即興伴奏中的難點與關鍵所在,這首先需要演奏者具備較高的音樂審美水準,對音樂色彩與和弦特點具有較強的辨析能力,可依照旋律進行的特點在腦海中立刻形成一種多聲部的音響效果,只有腦海中有了這種具體的和聲效果,才能確定選取何種和弦來編配旋律的發展,而這種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源自于日常大量地聆聽、分析音樂作品,并且熟悉各類和弦的性質與音響效果。在即興伴奏中和弦的運用能力可采取循序漸進的練習辦法進行提升:對于同樣的一首音樂,首先可以選用單音伴奏的形式,即用一個音進行伴奏,比如彈任意的音程,在此過程中要仔細體會不同音程對旋律色彩的支撐作用;其次,只用Ⅰ、Ⅳ、Ⅴ級來為旋律配伴奏,這種方式有利于演奏者更好的掌握主、下屬、屬這三大功能的和聲感覺,同時也促使演奏者將所有旋律音合理的分配到主、下屬、屬的和聲功能框架中,這樣對每個旋律音所需使用的和弦性質有了方向性的把握;最后,對框定了大的和聲功能組的旋律音可以依照旋律發展要求可進行同功能組和聲的替代,由此加入副三和弦、七和弦、副屬和弦等,當然也可以在基礎和弦結構外加入和弦外音,以豐富旋律線條,這些和聲手法的逐步擴充,將大大提高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和聲運用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使伴奏者做到更明確、更合理、更迅速地為旋律選配出和聲進行,讓伴奏者真正通曉如何鋼琴即興伴奏。
最后,鋼琴即興伴奏的練習需要豐富的實踐練習,只有在實際彈奏過程中才能認識到配彈中的不足之處,或者從中發現更好音效的彈奏形式。鋼琴即興伴奏水平的提高還可以通過對已有的優秀、經典鋼琴正譜伴奏譜進行分析研究,因為這些伴奏譜子都是經過作曲家精心的規劃與設計,無論是和聲還是音型織體等方面對旋律與音樂氣氛的烘托都有獨到的作用,通過大量的作品分析,學習和借用作曲家在編配伴奏過程中的優秀手法,從而可有效促使自身即興伴奏手法的豐富和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鋼琴即興伴奏作為鋼琴表演藝術的分支,它要求伴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能力,能熟練掌握常見音型織體的演奏技巧,與此同時還要求擁有包括和聲知識、作曲理論、音樂美學在內的音樂綜合素質能力,在具備這兩個前提后方可正式為音樂作品進行即興伴奏。在鋼琴即興彈奏時首先做到對音樂情緒的把握,選擇合適的音型織體為旋律編配伴奏;其次選配正確的和聲進行來烘托音樂旋律的發展,而和聲運用能力則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培養。總之,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頻繁實踐演練和對經典音樂伴奏實例的大量積累運用,才能使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冬云.鋼琴即興伴奏配彈[J].鋼琴藝術,2006,(07).
[2]劉聰,韓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新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孫維權.鋼琴即興伴奏入門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