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分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為學生閱讀、寫作做鋪墊的,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那么其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培養閱讀能力非常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有助于對學生識字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還可以為寫好作文打下良好基礎。可見,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當前新課標也提出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正確學習方法進行掌握,而不是傳統教學觀念所重視的知識傳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提升,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放在小學生身上尤其適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在于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具體來說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1創設良好教學情境
例如在《美麗的小路》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教師適時地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展現當前城市道路遭受污染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然后讓學生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1],對其中不同角色的話進行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到樂趣。
1.2利用導讀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松樹和松果》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中展開聯想,同時向學生拋出問題“你們在閱讀文章及圖片以后,有什么感想呢?”這樣一來學生就會以自己飽滿的熱情參加到課文閱讀中來。
1.3利用多樣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柳樹醒了》教學過程中,選擇學生演唱“小雨沙沙”,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下展開課堂學習,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小詩的理解,可以輕松的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
2找準指導學生閱讀的最佳切入點
2.1以課文語言為切入點
小學課文中有很多是依靠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描繪大自然景觀的,借此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達到感動讀者的目的。學生以課文語文為主要媒介,可以間接的感受課文中描繪的畫面。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中“千斤巨石一般”、“半個多小時”等語句展開有感情的朗讀[2],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英勇犧牲的英雄形象。
2.2以課文體現情感為切入點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先有了情感,然后才帶著情感寫出了文章,因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應該深深體味其中的情感,通過文章中的字句來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在《你們想錯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方志敏“要從我這里發洋財,你們想錯了”這句話很難理解,為什么他們想錯了,他們是怎樣想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進行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到敵兵的貪財、方志敏的大無畏精神。
2.3以點睛處作為切入點
每篇好文章都有其點睛之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僅僅抓住這些精彩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充分領悟文章表現的神韻[3]。例如《開國大典》一文中,宣告部分應該怎樣朗讀才能將主席哪種蕩氣回腸的氣魄讀出來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在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建國之前勞動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壓迫,對當時的生活進行了解,從其中感悟宣告中的激動、喜悅之情。
2.4將切入點放在矛盾處
好的文章往往字面上會出現矛盾的地方,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宏觀方向上進行把握,在咬文嚼字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深刻思想內容。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人們焦急而耐心的等待”,其中“焦急”、“耐心”很明顯是一對反義詞,在讀到這句話時,教師應該將這組反義詞放到課文大環境中,利用人們的動作和表情等,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焦慮”體現的是人們想要看見總理靈車的心情,而“耐心”則體現了人們不管等候多長時間都要看見靈車的決心,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到群眾對總理的愛戴之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想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就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不僅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同時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對于終身學習觀念的養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后,他們就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快樂,即使遇到困難和問題也可以堅持。閱讀習慣的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養成事先預習的習慣、養成一邊閱讀一邊標記、思考的習慣、養成查閱相關工具的習慣、養成積極克服困難的習慣等。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過程中,很多當下的小學生對周總理并不了解,因此不能深刻感受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心情,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這種情況下,在開始課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不同方式查閱與周總理相關的信息進行查閱,通過相關事跡加深學生對周總理的了解,這樣一來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閱讀能力也可以得到培養,有助于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把握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學習
要想將語文學科學好,首先要將作者的思路把握好,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例如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閱讀,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通過閱讀與思考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例如《少年閏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與閏土外貌相關的語句,學生通過閱讀以后會對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勇敢等方面形成正確認知。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與后期教學中寫作能力的提升直接相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自身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在教學課堂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充分重視對相關詞句閱讀總結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程大妹.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成功(教育),2013,No.21120:32-33.
[2]滕春友,余琴. 從賽課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觀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課的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2011,v.31;No.32903:44-50.
[3]鮑蘭英.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v.20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