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琦 陳亮
中圖分類號:G82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體育賽事的品牌建設對賽事的發展尤為重要,城市打造體育賽事品牌有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賽事經濟發展。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北京馬拉松賽事品牌打造路徑進行研究,對城市體育賽事品牌的打造提出可行性諫言,期望以品牌賽事帶動城市發展。
關鍵詞 北京馬拉松 城市 體育賽事品牌
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處于體育產業風口的國際馬拉松賽事在中國迎來了井噴式發展。要想持續在馬拉松產業發展中分得一杯羹,只有打造品牌馬拉松賽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本文重點從品牌定位、品牌識別、品牌傳播和品牌文化四方面揭示北京馬拉松品牌建設情況,并提出了對城市打造體育賽事品牌的思考,以促進體育賽事與城市和諧發展。
一、北京馬拉松賽事品牌塑造的路徑研究
(一)國際化和專業化馬拉松賽事品牌定位的確立
2010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正式更名為北京馬拉松,這是效仿了世界金牌馬拉松賽的“舉辦城市名+馬拉松”命名方式。北京馬拉松率先向全馬時代邁進,其定位人群轉向高水平的馬拉松選手。然而,這一定位的轉變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削減了普通民眾參與馬拉松賽事的機會,不利于大眾健身的發展。
(二)建設多元化的賽事品牌識別系統
1.品牌形象識別
北京馬拉松的標志,與奧林匹克五環的顏色相一致,代表著對世界人們的歡迎和包容。五個小人手拉手迎面跑來,代表著希望和團結,象征著激情活力和昂揚向上的力量。
這個標志設計,生動形象,充滿活力,符合馬拉松賽事的特征,作為品牌形象容易識別。
2.紀念產品開發
北京馬拉松聯合中國郵政發行了一系列紀念郵品,包括紀念卡書、紀念郵折、紀念徽章紙卡等,借助這些產品喚起人們對北馬賽事的回憶,讓這一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
(三)多樣化的品牌傳播渠道開拓
1.運用媒體宣傳
北京馬拉松賽事不僅利用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了現場播報,讓人們實時跟蹤賽事進程,而且運用了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網頁、微信、微博及手機客戶端進行宣傳片的制作和賽事的轉播。而單一的優秀選手追蹤讓賽事轉播變得枯燥,這是馬拉松賽事轉播亟需改進的地方。
2.進行公關傳播
除了體育贊助和新聞發布會之外,公關活動中最具有輻射效應的手段是利用明星效應來吸引大眾,無論是體育明星,還是娛樂明星,亦或是草根明星,都可以培養成賽事的形象代言人,可以讓賽事更加具有魅力。而北京馬拉松忽視了利用專門的明星代言人給賽事增添精彩。
(四)積淀深厚的品牌文化底蘊
1.書法大師的題字藝術
徐悲鴻大師的再傳弟子、著名書法大師都本基先生,親自為北京馬拉松題寫標準字體“LOGO”。都本基先生的題字可謂給北京馬拉松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體育與藝術的交融使北京馬拉松賽事迸發出文化的火花,讓北京馬拉松賽事品牌更具有文化內涵。
2.賽事精神與城市文化的交融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提出著名格言“生命在于運動”。北京馬拉松賽事是一項展示城市魅力的賽事,參賽者在體驗過程中能夠欣賞沿途的風景,了解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涵。人們參與的不僅僅是一項比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跑動的人像流動在這個城市的血液,是生命和健康的象征。
二、對城市構建體育賽事品牌的思考與建議
(一)注重體育賽事文化資源的開發
體育賽事品牌的塑造要依托于品牌的文化內涵。文化是品牌傳承的核心,要深入挖掘體育賽事的文化資源:
1.物質文化資源:體育賽事的紀念品和特許產品的開發是賽事物質文化的展示,可以加深人們對賽事品牌的印象。
2.精神文化資源:充滿內涵的賽事理念、主題以及所體現的競賽精神等,會成為大眾永久的觀賽回憶,這些賽事文化資源會讓賽事品牌形象更加牢固。
(二)擴大體育賽事的媒介傳播
不僅要利用好電視、平面廣告等傳統媒體宣傳,還要運用好網絡等新興媒體宣傳賽事,更要注重自媒體在賽事傳播中的應用。在眼球經濟的時代,要讓體育賽事有故事可講,有故事的產品往往更容易被人們記住,有助于體育賽事品牌的建設。
(三)發揚體育賽事品牌的“營銷先行”理念
注重對知名體育賽事的體驗營銷和整合營銷,明確目標群體,讓人們參與到體育賽事中,對賽事產生興趣,培養對賽事的愛好,在觀眾心中建立深刻的賽事品牌形象。
(四)融合城市歷史人文氣息,打造鮮活形象
體育賽事要具有獨特性,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易被其他賽事所模仿,才更容易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城市舉辦體育賽事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符合當地的文化底蘊,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賽事,打造具有個性化的體育賽事產品和服務。
三、結語
北京馬拉松賽事的品牌成長,為我國其他城市塑造體育賽事品牌提供了借鑒經驗。而城市打造體育賽事品牌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打造體育賽事的品牌雖然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品牌效應也會呈幾何倍數放大。所以,我們還是還要體育賽事品牌建設的道路上不斷摸索,以促進體育賽事的發展,發揮體育賽事的正效應,促進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城.北京國際馬拉松的品牌戰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2] 陳以恒.體育賽事品牌建設研究[D].廈門大學.2009.
[3] 張晉峰.淺析我國體育賽事經營的品牌建設與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35:63-65.
[4] 曲天敏,俎浩.品牌體育賽事的塑造[J].遼寧體育科技.2015,02:4-7.
[5] 陳志輝,張宇,李兵,資武成.奧運會品牌管理經驗及對我國體育賽事品牌創建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4,0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