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昌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小學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這種提法就明確了小學語文必須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解決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要把語用訓練扎扎實實地做好,實現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關鍵還是要正確地選擇語言文字訓練點。接下來,就平時在教學中落實“語用”的一點心得和大探討。
關鍵詞:語用能力;識字;閱讀;寫作
一、識字指向語用,舉一反三巧遷移
示例1:
低段的語文教學,識字是重點任務。但是識字不是孤立進行的,它應與閱讀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北師大版每課的生字詞語很多,不可能逐一關注到位,因此教師在解讀教材時,就要去選擇有語言訓練價值的字詞,引導學生去品味。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將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和運動結合起來,并同時落實識字任務呢?在教學《數星星的孩子》時,我是這么做的:
師: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生:張衡很認真地數星星。師:從哪看出他的認真?生:他怕數重了,是一顆一顆地數。師:老師把句子里的“顆”字請出來,一起讀一讀。師:“一顆”和“一棵”一樣嗎?誰來說說。生:木字旁的棵與植物有關,頁字旁的顆與顆粒、珍貴的東西有關。師:能組個詞嗎?生:一顆珍珠,一顆沙粒。師:說得真好,“顆”一般與小小、圓圓的東西有關。然后出示課件:一( )白菜 一( )鉆石一( )星星一( )小草 一( )桃樹一( )櫻桃。師:學習了詞語,還會運用詞語,同學們真了不起。
示例2:
“語用”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知識點,引導學生去發現規律,掌握規律,最終達到熟練運用。在執教《我家住在大海邊》,遇到“打”這個生字時,我是這么教學的:
師:同學們齊讀“灣里有條打魚船。”師:老師把這句話里的生字“打”請出來,誰來說說你怎么記住它。生:這個字是左右結構,“打”的左邊是提手旁,表示和手有關,右邊是一顆釘子。師:說得真好,提手旁是手字演變而來的。你們看,古代的字就是這么寫的,左邊是只手,右邊是個釘子,這個動作就叫作“打”。師:在漢字中含有提手旁的字大部分和手的動作有關,在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帶有提手旁的字?生:掃、拍、找、抱……師:(板書)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夠抓住漢字的規律識字,能夠再給這些提手旁的字組個詞嗎?師:(板書)掃地 拍打 找書 抱起
誠然,要找準每篇課文中語文知識和思維發展的結合點作為訓練點有較大的難度,有時客觀效果和主觀認識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就整個小學階段來說,利用析形索義法讓學生形象識記漢字,讓學生內化、運用語言,這些應該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點。
二、閱讀指向語用,融會貫通巧收獲
我國有句話叫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句話道出了閱讀對于語言運用的重要性。語言的運用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需要長期的閱讀積累,原因就在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才能逐步加深對詞義、句義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種修辭的妙處,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識透語境,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妙處。如在執教《美麗的武夷山》一課時,通過反復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武夷山的美,被作者優美的語句所吸引,然后展開以下對話:
師:同學們,課文的哪些句子最吸引你?生:“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鮮花、有的像竹筍……”師:(出示課件)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 像……有的像……。師: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三十六峰還像什么?師:你還喜歡哪個句子?生:“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靜,靜得像一面鏡子。”師:(出示課件)溪水很清,清得。溪水很靜,靜得 。
通過閱讀,學生體味到了語言的魅力,通過拓展練習。語文學習的過程,從實質上說是獲取語用經驗的過程。語文教學,只有走進文本,才能讓學生學到別人的語用經驗;只有走出文本,才能讓學生內化、遷移別人的語用經驗,乘著“語用”的翅膀飛翔。
三、寫作指向語用,觸類旁通巧得益
寫作,不僅能反映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思想修養,更能反映一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書面作文是學生的語言交際作品,是衡量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從語用學的視角來探究學生作文的現狀,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為更新小學教學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
示例:《校園里名人名言》
三年級上學期作文課上,我給孩子們出的作文題目是《校園里的名人名言》,想考查學生們“多渠道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可事實讓我始料未及,除了幾個學生寫出一兩條,其他學生幾乎都要交白卷。我清了清嗓子說:“同學們,因為學習緊張,學校新張貼的名人名言大家都還沒看到,所以答不上來,現在老師給大家10分鐘時間去校園轉轉,再來答卷。”十分鐘后,教室里想起了沙沙的寫字聲,孩子們的考試很順暢。我讓學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學生們有的說:“語文不僅在課堂,還在生活里”,有的說:“語文和生活息息相關。”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用策略非常豐富,充分利用語用因素,其實就體現了語文教育思想的改變,即語文教學是動態的言語教學,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過好現代語文生活的能力,讓學生乘著語用的翅膀飛翔,語文課堂必將成為學生美麗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