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燕
【摘要】在日常活動中,人們使用最為頻繁的交際用語便是問候語,其不僅是陌生人之間破冰的最有效武器,而且是熟人之間聯絡感情的最好紐帶,在人與人的交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種語言代表著一種文化,語言是文化的最直接反映。由于中英之間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生活風俗、民族意識等,導致了中英在問候語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本文通過探求中英之間問候語的差異,來揭示當前我國跨文化交際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跨文化交際對策,從而有效推動中英之間的文化交流。
【關鍵詞】問候語;差異;跨文化交際
所謂的問候語,就是我們俗稱的見面語,因其具有簡短易懂的特點,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交際用語。在英文詞典中,對問候語所做的解釋為:人們見面的時候所使用的話語或者表現的行為。當人們彼此相遇時,為了展現出友好、禮貌,首先會對遇到的人打招呼進行問候,以增加感情、保持穩定的社交關系。然而對于不同的國家,由于他們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每個民族的歷史發展情況也不相同,所以不同國家的人們在見面的時候,問候的方式方法及采用的問候話語具有很大差異。比如,中國人相遇時,最習慣的打招呼的方式是問:“您去哪里?”,這于中國人來說是最為普通的一句問候語,但對外國人而言,這樣的問候會侵犯他們的隱私,從而造成誤解。問候語是打開人們言談之門的鑰匙,以此為契機,人們更容易進入話題中心。因此為了能夠使中國人與英美人士能夠更好的交流,了解中英問候語之間的差異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英問候語差異
1、禮貌準則不同
在中國,顧曰國曾提出過關于禮貌的五大準則,其中首推的是貶己尊人準則,而這條準則也代表著中國最為核心的禮貌觀念。在西方,美國哲學家利奇(Leech)也提出了“禮貌原則”,共包括六條準則,但是利奇“禮貌原則”的核心是“得體原則”,即雙方在談話的過程中,保證利益相平衡,互不吃虧。此外,中國所一直推崇的“謙虛”文化,對于那些母語為英語的民眾來說將很難理解,這是因為漢語中的“謙虛”與利奇“謙遜原則”當中的“謙遜”所傳達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從跨文化交際的視野看,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倡導人際關系之間的和諧,并重視群體觀念。等級觀念根深蒂固,這是中國漢文化最顯著的特征。而對于西方國家,主張的是“個人本位”,在言語的表達中,無時不刻不在體現著平等關系。在整個社會氛圍中,人們從交際之初,建立起來的交際關系便是平等的。或者還未開始交際,人們所想要建立的也是基于這種認知的平等關系。
2、禮貌策略選擇不同
第一,漢文化在問候過程中強調的不是片面感受,而是對整體感受的掌控,其不單單流于某些話語的表面含義。人們寄希望于交際的另一方通過當時的情景領會到問候一方的意圖,從而深刻體會到對方的關切之情。第二,在用漢語進行問候的時候,人們往往更注重客套,而對事實情況有所顧及不全。相反,英語問候語則顯得更加直接明了。因此,漢語問候語體現出的是一種隨機應變,有時是根據所看到的情況,馬上想到相應的問候語。比如,“在打掃房間?”,“在做飯呀?”,“在看足球呀?”等等,雙方通過這樣一問一答的交流方式,體會到的是對方親切友好的關懷。而對于西方人,他們不知道這是在打招呼,更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么會這樣明知故問,因而也就無法知曉問候人的真實意圖,體會不到里面暗含的問候之情。
3、內容選擇不同
雖然中英問候語的結構十分相似,但是在問候內容上,兩者存在著很大差別。中國人在問候的時候,體現更多的是對對方的關心,因此,當中國人相互見面時,一般會很關切的問:“吃飯沒有?”,或者好心的問:“你在做什么,需不需要幫忙”。但是在西方國家,幾乎不會使用這樣的言語,他們甚至會認為這樣的說話方式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西方人在見面的時候,會簡單的以“Hello”,“Hi”作為問候的話語,或者互道“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如果在英語的問候中使用漢語的表達方式,比如當兩人相遇的時候,一方問到:“Where will you go?”,則對方會很反感,會認為我去什么地方與你有什么關系。對于漢語而言,“去哪里?”只是一種禮節性的問候,但是對于西方人有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問候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二、跨文化交際現狀
目前,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很多人不注意一些不宜問候或交談的話題。當人們在相遇的時候,尤其是在初次見面時,雙方在談話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注意他們之間的文化差異,常常會引起誤會,以致無意地冒犯了對方,從而影響雙方之間的交流與情感的溝通。大體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談論隱私。在西方英語國家,個人利益是至高無上的,也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不喜歡談論私事,但是有時候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會很冒失的詢問對方的婚姻狀況、經濟收入等情況;二是談論有政論性的話題,比如政治、宗教等。有些人喜歡拿別人的宗教信仰、競選中的投票問題來作為談論的話題,殊不知這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到了別人;三是恭維高齡。西方對于高齡的看法與我國完全相反,老年人在我國備受尊重,但是在西方,老年人則意味著行將就木,將被社會拋棄。
三、跨文化交際策略
由于中英語言具有多方面的差異,所以在跨文化的交際中,要充分考慮兩者之間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找準合適的跨文化交際對策。所以,為了使跨文化交際得以順利進行,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之與具有英語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問候交流的時候,能夠根據對方的身份實現文化信息的轉換,使用英語習慣中的問候語。同時,跨文化交際的雙方也很有必要了解對方的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之上,雙方的交際才能夠正常展開,感情得以加深。
1、注意中英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念
由于中英文化之間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這會成為雙方交際的阻礙。西方所秉承的是個人價值,而中國因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所以備受推崇的是集體價值。西方因極其看重個人價值,所以西方人會格外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應當避免談論對方的隱私,尤其涉及到對方的婚姻情況、宗教信仰等方面。而在中國,從古至今強調的是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個人的價值要服從集體的價值。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也應當注意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
2、學會入鄉隨俗
由于歷史發展、生存環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而這些文化通過語音這一載體得以展現。所以,在跨文化交際時,人們應懂得“入鄉隨俗”,按照對方的語言規范來進行交流,以避免用語不當而造成雙方的誤解。
四、小結
在中英跨文化交際中,能夠正確使用問候語,不僅可以為彼此的交際形成一個良好的開端,而且也為雙方的繼續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學會容納和接受中英兩種語言中問候語的差別,在交流中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促進交際的正常運行和成功。
【參考文獻】
[1] 劉曉玲. 中英文中稱呼與問候語的文化差異[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5(04):73-74.
[2] 田有蘭. 從語用功能和結構看中英文問候語之異同[J]. 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2):83.
[3] 周瑩瑩. 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及原則[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2008(0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