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芳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促進學生往更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課堂練習不應是單一枯燥的,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復合體,設計練習時不僅要遵循課堂練習設計的原則,更要注重練習設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練習的實效性。
一、轉變教師觀念
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數學練習還起著形成和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作用。然而現在的小學數學練習還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平時課堂中,經常是“精講多練、以練代講”。在練習中還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練習題的安排常常也是機械重復的偏多,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熟能生巧的過程,布置大量的練習剝奪了學生的休息和玩耍時間。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注重書面練習,而忽視了動手練習和實踐操作。而且很多教師對數學練習存在著比較保守和片面的認識,過于強調思維路線與教師的高度一致性。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人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二、練習的針對性
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重難點,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使練習過程突出重難點。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重點花時間進行專項練習。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互質數”的概念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組判斷題:①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沒有公約數。( )②兩個不同的質數,一定是互質數。( )③兩個不同的合數,一定不是互質數。( )④相鄰的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 )⑤一個質數和一個合數,不可能成為互質數。( )⑥ 1和任何自然數為互質數。( ),通過這樣的針對練習,既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互質數”, 又避免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的錯誤。又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時,人民幣的換算是這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我就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1元=( )角 1角=( )分 3元=( )角 5角=( )分 50角=( )元 20分=( )角 4元5角=( )角 6角3分=( )分 69分=( )角( )分 52角=( )元( )角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于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換算都能清楚的掌握了。對形同實異、易混淆的知識進行辨析,有利于培養學生推理、分析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負面遷移。
三、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設計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通過有層次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課中,我就設計了四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個練習,在得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后,馬上請學生運用公式,聽老師圖形長、寬、高的條件,口算其體積,并且在計算過程中巧妙安排正方體的計算,讓學生自己去推想,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第二個練習,運用本節課得到的公式,返回來幫助小明解決開課時遇到的“一塊長方體的石頭和一塊正方體的石頭,哪塊的體積大”的數學問題,老師并沒有直接告知邊的長度,而是讓學生體會到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和高,或者棱長。第三個練習,求學校沙池的體積。先估一估,“并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說到先估計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高是多少,再用公式“長×寬×高”來求體積。老師這時就會有疑問:“你們為什么先估計它的長和寬和高?”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求體積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和高,或者棱長。第四個練習“把這個沙池的長增加2米,寬增加1米,高增加1米”求新體積大小,是在前面形成結論的基礎上拓展,使學生的思維更具靈活性、全面性。通過以上四個由淺入深的練習,讓學生很容易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