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階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簡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離不開思維,小學數學教學,如果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著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在解題過程中做出果斷選擇,進而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邏輯思維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離不開問題的引發,從本質上看,學習數學知識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在數學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去探索。數學課堂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邏輯思維。數學教師要想把數學課程教好,必須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借助于問題的提出而展開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牢固、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必須展開邏輯思維,通過邏輯思維,了解所學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問題的前因后果。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問題,在不知不覺中采用靈活的方法,積極地思考問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是否科學,也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數學課程,對每一節數學課程加以設計,還要運用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使每一節數學課都生動、有趣。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數學思維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探究,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發展學生邏輯思維,正確地引導學生思考知識點,而不是簡單地講解解題的各種方法。
二、構建知識框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發揮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寬松的教學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應當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普遍提升。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學知識的積累也越來越多,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復習鞏固得不到位,就可能導致遺忘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思考知識點,并將知識點很好地聯系起來,讓學生進行模仿和總結。思維導圖的直觀性,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學習相關知識點的時候,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繪制過去所學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來進行模仿,進而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應該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數學基礎知識、概念定理的學習非常關鍵,對于小學生來說,概念定理比較抽象,是最不容易理解的,許多小學生學習概念定理方面的知識都比較吃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以便于學生理解,然后在逐步轉入抽象定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理論來源于生活實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講些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講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可以使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讓數學理論知識走進生活,在實際應用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數學解題方法多種多樣,數學教師應當確保思路正確,不能僅局限于某一種解題方法。應當積極地尋求和鼓勵多樣化,根據學生能力的強弱設計教學內容,通過難度適當的習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樂于思考,樂于學習,通過自身努力,快速地解答數學問題。
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冬菊.怎樣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
[2]付敏.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9.
[3]宋彩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邏輯思維方法[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