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芬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有著抽象化的特點,如果教師死板地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灌輸,學生是很難理解和吸收的,長時間作用下還會消減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失去物理知識學習的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依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對相關教育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實驗環節
以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希望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講述更多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實際考慮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對課堂教學成效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情境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眾多不足,使得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將抽象化的物理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地對學生進行呈現,增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進行分析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原則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很多物理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中的現象,通過物理課程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對生活常識的科學認知與解釋。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師在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兩個原則:
1.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
初中學生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性的物理知識。學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思維模式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學生對于各種物理現象也會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依據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學習的基礎,以及從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入手,加強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加強學生對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利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情境創設需要關注社會熱點
初中生對社會熱點事件總是非常關心,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階段的社會熱點,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快速地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中,感受到物理課堂的魅力所在。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運用
1.利用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內容
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有著事半功倍的成效。初中物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導入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利用情境對課堂內容進行導入,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述與聲能有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讓學生觀察蠟燭火焰的變化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2.利用實驗進行教學情境創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對實驗進行演示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體的落實方式為:教師通過實驗環節的開展,并且針對實驗中的某些內容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從淺到深,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師在講對液體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聯系時,可以利用酒精燈對燒杯中的水進行加熱,直到燒杯中的水溫達到沸點。然后教師讓學生密切觀察燒杯中水的變化情況。學生會發現一旦教師將酒精燈移開,燒杯中的水就會停止沸騰。對于這一教學實驗,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燒杯中的水為什么會沸騰?如果教師沒有將酒精燈移開,怎樣才能使燒杯中的水停止沸騰?如果教師將酒精燈移開,不再對燒杯中的水進行加熱,怎樣才能使燒杯中的水重新回到沸騰狀態中?學生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帶著眾多疑問步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索。這樣的情境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對于物理課程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充分顯現出來。
情境創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初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中物理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力度,積極地找尋初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的不良問題,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從而促進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為初中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對策分析[J].中學物理,2014(11).
[2]韓玉祥.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