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法制建設,人民的權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的同時,也使人民能夠更加合法、合理的發表輿論和個人見解,并學會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而新聞記者作為傳播公眾輿論的媒介之一,對公眾輿論也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本文針對新聞記者在引導公眾輿論中的作用展開調查和研究,并列出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聞記者;引導;公眾輿論
新聞記者的日常工作職責除了及時、有效、真實的播報新聞信息之外,還需要對公眾輿論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傳播作用,使公眾輿論朝積極、正確的方向前進發展,從而逐步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時,通過新聞記者對公眾輿論的有效監督,還能使公眾輿論更加規范、合法,從而推進國家的法制建設。
一、新聞記者和公眾輿論的內涵
(一)新聞記者的內涵
新聞記者,廣義而言就是記者,而新聞記者的工作職責就是及時、有效、真實的對新聞信息進行播報,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但是,他們傳播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社會的正能量,因為他們不但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了有效保障,而且傳播的最新信息也給有需求的公眾帶來了幫助,使信息得到合理的應用。于此同時,他們在面對公眾輿論大潮時,除了堅定個人立場,敢于直面不同的聲音并作斗爭外,還需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并消除網絡等傳播媒介上的各種謠言信息,給公眾營造和諧穩定的輿論場所,保障公眾輿論的合理、合法性。
(二)公眾輿論的內涵
公眾輿論又稱公眾意見,是指一定規模數量的人們對某一問題所產生的具有共鳴性的意見或是看法[1]。因為公眾輿論不但反映了不同階級的意識形態,而且包含了公眾的各種利益需求,有利于社情民意的調查,推進國家的民主法治建設,所以公眾輿論深受國家的重視,并受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有效的保障了公眾輿論的合法、有效進行。同時,因為公眾輿論的發展方向具有不確定性,并且容易受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所以只要能夠有效的掌握工作輿論走向,并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才能夠有效的協助民主法治社會的建設。
二、新聞記者在引導公眾輿論中的積極作用
新聞記者作為公眾輿論的傳播人之一,不僅能夠及時、有效的傳播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還能夠對公眾輿論起到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消除謠言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堅定公眾的正確觀點,使公眾輿論的關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一)傳播真實有效的信息,發揮正能量
新聞工作者的信息傳播必須及時、真實、有效,才能使信息發揮出最大程度的作用,并更加有效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使信息得到公民的有效利用,并體現出新聞工作者的真正職責所在。同時,為了保證所傳播的信息或者新聞更加具有真實性,并且能夠對公眾輿論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就需要要求新聞記者能夠控制個人情感,不把個人感情融入到信息的報道中,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2]。所以,在招聘新聞記者的時候,需要重點考察應聘者的職業素養,因為只有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新聞記者,才能更加理性的看待新聞信息,控制個人情感,不讓自身的情感問題或者思想影響到工作,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新聞信息的播報失真,而導致公眾對信息的使用招到妨礙,從而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
我國尚且處于發展階段,社會問題經常涌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使公眾的情感和輿論受到影響,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就需要對具有消極影響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抵制,從而減少對公眾輿論的影響,使公眾能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社會問題,堅定自身正確的立場,支持國家和社會開展的任何具有合法性的活動,從而促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而在這一過程當中,新聞記者不但需要傳播真實有效的信息,發揮新聞記者的正能量,還需要對公眾輿論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使公眾更加信服國家,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有效引導公眾輿論的正確走向
公眾輿論的發展方向對社會和國家都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強對公眾輿論的有效引導,使公眾輿論能夠科學、有效的推動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而新聞記者作為公眾輿論的引導者之一,就需要在引導公眾輿論的過程中堅定立場,統一公眾的思想,勇于和不利于公眾輿論積極發展的聲音作斗爭,并且不受網絡謠言的影響,使公眾輿論能夠更加積極有效,發展方向不偏離主流。此外,因為有些公眾輿論涉及到了國家的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就需要新聞記者及時、有效的開展公眾輿論引導活動,并且刪除不利國家安全的信息,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同時協助國家機關對泄露國家安全信息的不法分子進行行政處罰,避免公眾輿論的發展方向受到不法分子利用,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三)進行科學、有效的輿論監督
新聞記者對公眾輿論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能夠使公眾輿論充分發揮作用。因此新聞記者在對公眾輿論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時,還需要對公眾輿論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使公眾輿論的發展方向更加有序、積極,從而促進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穩定發展。
新聞記者的重要職責除了對公眾輿論進行引導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公眾輿論的有效監督,這樣才能使新聞記者的工作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同時,新聞記者在對公眾輿論進行有效的監督之前,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使自身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而在進行輿論監督的時候,能夠運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徑。同樣的,新聞記者擁有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更加盡職盡責去履行工作義務,除了需要更加融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能夠直面在收集信息時遇到的困難和危險,勇于探究事情的真相,并將其展現于公眾,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同時,公眾也需要積極配合新聞記者的工作,為他們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使新聞記者能夠把信息進行歸納整合,并把真相公之于眾,促進公眾輿論監督的有效進行。
結語:
總的來說,新聞記者只有加強自身的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并且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善于控制個人情緒,才能夠對公眾輿論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和監督,使公眾輿論朝積極、有效的方向前進發展,促進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宋文蔚,汪宇.簡論輿論引導在群體性事件解決中的作用.學理論.2015(08).11-12
[2]趙紅春.記者在輿論監督中的角色定位.青年記者.2013(12).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