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娟
【摘 要】音樂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情感、音準、節奏、寓意等內容,都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構成要素,其中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情感培養,它是衡量學生素質的重要標準。
【關鍵詞】中學生;音樂教學;情感
音樂是對年輕的心靈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就是要把這些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并從中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
一、師生交流中情感的交融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老師關愛的眼神,真誠的話語,都能打動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音樂教學過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當教師進入課堂后,必須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以此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既有認識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個好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千方百計地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學情境中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擅于捕捉身邊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到學生體驗音樂中的美、發現音樂中的美,并用音樂中的真善美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人和物;教師要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新鮮感,時時處于學習的最佳情緒狀態,“少一點限制和規范,多一點寬容和鼓勵”,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教與學升華為愉悅的情感交流。
二、唱歌教學中情感的挖掘
唱歌是以歌聲為主要手段,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其藝術特點在于通過美好的聲音,清晰的語言表達真實的情感,扣動聽眾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鳴。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現作品中形式的嫻熟的技巧,而沒有情感,只能像鐘擺一樣機械地表達作品的形式涵義,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難以打動聽眾。有感情演唱一些優秀音樂作品,能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質,能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1.理解歌詞,激發學生情感
歌曲是通過旋律與文學語言雙重手段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別是學生通過歌詞來理解內容,再通過優美的旋律來記憶要表達的音樂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詞對于學生來說,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感的最佳手段。在教學中,當學生接觸一首新歌時,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找到歌詞所表達的中心,誘發出他們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角色。例如,在教《搖籃曲》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畫面(媽媽深情地搖動著小寶寶),再配上優美的樂曲,親切的朗誦,讓學生在靜靜的欣賞中初步了解到這首歌表達的內容。然后讓他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欣賞那舒緩悠揚的歌聲,頭腦中幻想著小寶寶睡著后寧靜、安逸的畫面。在這種意境中,孩子們的思維被優美的語言和音樂所調動起來,內心的情感也被激發了出來,使他們真正領略到了音樂的美。
2.挖掘內涵,體驗歌曲情感
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藝術美,它們都是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是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開展情感教學不可多得的教材。為此,我們音樂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逐步豐富和發展。但是,小學生受到生活經歷的限制,有時候很難理解和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也不能把作品的內在情感充分表現出來。例如在欣賞《歌唱祖國》的過程中,“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啟發學生從那雄壯的旋律、有力的節奏,鏗鏘的演唱中,聯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國廣大人民的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老師還要結合著歷史的講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們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奮發圖強。
三、欣賞教學中情感的升華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聘想象的空間。在欣賞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欣賞音樂,而不去框架學生的思維。正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見解。比如欣賞貝多芬的《月光》,事先我沒有對學生說過這首樂曲的名稱及作者,也沒做任何提示,而是讓學生安靜的聆聽,然后請學生用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繪下來。有的學生寫到:“這是一個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照著……”有的寫到是一對情侶在晚上的樹林邊約會,有的說是莫斯科效外的夜晚等等。學生的這些理解無可厚非誰對誰錯。看著孩子們的眼神,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樂所帶來的巨大魅力,同時也體會到:音樂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不僅是一種聽覺上的享受,它還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啟迪。
四、合作學習中情感的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而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學習《走進西藏》時,我請同學們把各自小組查閱來的資料與大家共同分享、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導游給大家介紹、會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幾首、會跳舞的來上一段藏族舞蹈……音樂課生動活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在相互討論和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增進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協作的能力。學生在組里各自發揮所長,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使每個學生的價值都得到了體現,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凈化著學生的心靈、美化著學生的行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重視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培養。讓我們幫孩子找一片屬于自己的“音樂晴空”,讓他們在這片晴空里徜徉,讓我們未來的接班人,不僅成為高智商的專門人才,更要成為情感豐富、愛心四溢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