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輝 周新新
摘 要: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幼兒園一線保教人才的重任,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師范性質、學歷層次低、與職教理念的融合等問題,結合專業建設實踐,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前教育 人才培養
在當前的教育序列中,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層級都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專科、本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幼兒園一線教育人才為目標,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大多沒有充實到幼教一線,要么改行,要么繼續學習深造,獲得研究生學歷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進入學校做學前教育的師資培訓,或者去科研機構,直接進入幼兒園一線的少之又少。因此,面對社會對幼兒園師資的巨大需求,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幼兒園一線保教人才的重任。鑒于學前教育這一師范類專業在中職學校中的尷尬地位,其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專業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筆者結合筆者學校專業建設實踐,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并努力實現向高職層次的提升。結合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歷層次現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更適合定位于培養幼兒園一線應用型保教人才。但是,中職學校辦學層次低與社會對幼兒園教師學歷和能力的要求存在矛盾,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應通過聯合辦學、共享合作等形式實現從中職到高職層次的提升。
二、融合師范教育與職業教育理念,發揮專業發展的理念優勢
在尊重學前教育專業師范屬性的前提下,積極吸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就業導向、崗位綜合職業能力、工學交替、教學工廠、現代新型學徒制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臺,以提升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的核心,依據能力本位和就業導向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等。
三、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是實現中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
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才能使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可能。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必須與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建立廣泛的密切關系。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中,整合學校和企業的一切資源,服務于學校人才培養。校企合作育人要在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設計、師資建設、專業實踐等領域開展合作。
四、融合傳統課程與幼兒園實踐課程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多為學科主導型課程,授課多以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人才培養停留在被動灌輸層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程與未來職業崗位實踐的相關度相對較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其專業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能很快轉換和發揮作用,延長了學生的崗位適應期,影響了學生的職業體驗和就業穩定性。
為培養應用型學前教育人才,中職學校應以崗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線索,重構專業課程。在堅持強化文化課的基礎上,增加課程的職業針對性。專業理論課以幼兒園案例課程和項目課程的方式開展,利用翻轉課堂和微課技術,推進理實一體化專業課程模式。在專業技能領域,從幼兒園崗位實踐技能要求和標準入手,制定貼近崗位實際的技能內容和標準,并在學校培養階段,合理地進行達標考核。引進幼兒園專業培訓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有力補充,以項目管理的方式進行課程拓展,使學生獲得最新、最實用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為保證課程與幼兒園崗位的融合,在校企合作育人平臺上,建立日常的課程交流機制,及時調整專業課程。
五、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借鑒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理念,開展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校內培訓、企業崗位實踐、專業培訓等多種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教師對專業崗位的認識,提高專業崗位實踐,反思并改進自身的專業教學。
系部與幼兒園建立日常的師資交流機制,開展雙崗雙聘培養機制。增強教師對學校專業教學和幼兒園崗位實踐的兼容度,打造一支兼具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六、在德育管理中引入職業崗位管理
面向工作崗位,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幼兒園一般崗位要求,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實現學生在校行為規范與未來就業崗位行為規范相融合,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增強學生對崗位認知與適應,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逐步習得與未來崗位一致的日常行為。
七、弘揚師范文化
建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文化,進行專業整體文化標示設計,從個人形象到日常用品,從設施設備到環境布置,都滲透師范文化。開展與師范和幼兒園教師相關的一系列專業教育、社團活動和集體活動等,充分發揮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