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華 宋蕓
摘要: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設有發熱門診、腸道門診、滋病門診,疾病種類多而復雜,就診者多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同時具有傳染性。由于病區內存在不良環境,存在大量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觸,這些都威脅著感染科護士的健康的潛在因素,也隨之日益增多[1]。使感染護士在工作中面臨較其他科更多,更大的職業危害,獲得職業感染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而作為與傳染患者接觸最為密切的感染科護士,其職業危害尤為突出,如何提高對職業危害認識增強自我防護,防止被感染是感染科護理工作者心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因此,重視和預防感染科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具有現實的意義。現就感染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探討分析,提出防護措施。
關鍵詞:感染科;職業危害;針刺傷;職業壓力;防護措施;體會
1 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經血液傳播的疾病:是指可通過血液,體液途徑傳播的疾病。而通過職業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種病原體: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者(HCV)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①針刺傷是感染科護理人員最常見的職業損傷,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和感染,不慎注入含0.00004mlHBV的血液即可使人感染;②經呼吸道傳播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其傳染性強,如傳染性非典型肝炎(SARS)等;③其它感染性疾病:經其它傳播感染性疾病。如霍亂、甲肝戊肝經接觸傳播的狂犬病、破傷風等。
1.2化學性危害因素 感染科護士每日在工作中接觸各種消毒劑,這些化學物質危害人體的皮膚粘膜,呼吸道、神經系統,輕者刺激皮膚,引起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中毒或致癌。
1.3人為因素 護士院感意識淡薄,缺乏慎獨精神,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嚴,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這些因素易造成感染科各區域污染隱患,增加護士自身感染風險和交叉感染機會。
1.4生理因素 感染科工作緊張壓力大,護士由于穿隔離衣給洗手、喝水,如廁等帶來不便,極易引發泌尿系各種疾病。
1.5社會因素 社會對傳染病的岐視,導致對感染科護士工作的岐視。
1.6身心危害 感染科通常設在偏僻地帶隔離,出入受限,感染科收治的患者幾乎都具有傳染性,人們對傳染病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對感染科甚至對感染科護士避之不及。工作環境嚴肅緊張,勢必加重護士心理壓力。高度的壓力使其產生心身耗竭綜合癥[2]。護理工作平凡,繁重的瑣碎,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思想壓力大,作息不規律,易產生焦慮,神經衰弱并易患胃病等。
2 防護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護 ①采取普及性預防措施,要求進科護士必須接種HBV疫苗產生抗體后上崗,以減少HBV血液傳播疾病的機會;②護士操作中不填被針頭刺傷,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流動水進行沖洗,再用0.5%碘伏進消毒。
2.2化學性危害的防護 配置、接觸出各種化學消毒劑時,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時戴眼罩,掌握正確的消毒方法,配置濃度,不良反應。盛裝各種消毒液的溶器更加蓋,以免揮發到空氣中,如果用甲醛熏箱,應保持密閉性能良好,注意開窗通風。
2.3加強教育,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職業安全是近幾年來醫務人員日益關注的重要問題,而護理人員普遍缺乏防護意識,對職業暴露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因此有必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職業安全知識學習與培訓。要求護理人員積極參醫院組織的醫務人員預防職業性損傷,職業暴露及相關知識學習,使大家充分認識到職業危害可能給醫務人員帶來的嚴重不良后果,從而增加自我防護意識。
2.4生理因素的防護措施 ①鼓勵護士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不斷培養護士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用職業角色約束自己情緒;②關心幫助受傷者,提供心理支持。
2.5社會支持 護士職業危害的因素中,有許多方面來自于社會偏見,呼吁全社會理解、尊重、支持感染護理工作者。
2.6改善環境條件 感染科病房設計要有利于空氣循環,布局合理,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區,并醒目標識。對呼吸道傳播病房,如有條件設計使用負壓房,無條件時應加強病房空氣消毒,加強病房通風管理。
3 總結
感染科護士工作存在職業危害是客觀現實,職業危害是多方面的,職業安全不容忽視。只有制定相關制度,做好職業防護教育,采取積極有效防護,預防各種危害因素對護士造成影響,才能將職業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4 體會
提高感染科護士的職業防護重要性出發,根據感染科客觀存在的職業危害的各種因素,提高感染科護士職業防護的措施,必須制定各種有利的制度,采取更多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能將職業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王怡.就感染科護士職業危害防護措施體會 [J]. 心理醫生,2015(4).
[2]Boyce JM,Pittet D .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 2002, 23(12):17-18.
[3]李紅霞,王艷,孫佳玲.感染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防護對策[J].中國醫院管,2008(11).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