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超 馬曉佳 李聰 周亞楠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治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診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120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ESS)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數評分。結果: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觀察組患者的ESS評分及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神經功能康復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功能康復;ESS;Barthel指數
高血壓腦出血是常見的神經科危重癥之一。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發達,該病的死亡率已經大幅度下降,但是預后效果仍讓不理想[1]。大部分患者雖然搶救成功,但神經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帶給患者較大的影響,同時也為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臨床上對于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往往采用常規的降壓、止血、營養腦細胞等,但效果不明顯。有相關研究表明[2],給予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伸進功能康復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障礙的情況,使患者恢復正常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本文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診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120例,對部分患者進行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診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標準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臨床癥狀: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同時伴有嗜睡、躁動或昏迷,疾病早期患者瞳孔縮小,當血腫變大后,腦水腫情況加重,即出現顱內高壓,血壓水平隨之上升。120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5.4±3.8)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包括降壓、止血、利尿、脫水以及營養腦細胞。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包括語言、記憶、運動訓練及心理。采用Bobath技術,通過抑制異常姿勢來促進正常姿勢的恢復。
1.3療效評價 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價;采用神經功能缺損缺失評分(E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于入院當天及治療后30d分別評價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定期檢查血常規及肝、腎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1個月的治療,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及ES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①昏迷期,由于患者昏迷后沒有正常的神志,為了預防出現肌肉萎縮,應使其四肢被動接受關節運動,保持肌肉的張力,另外,應告知家屬與患者交流,給予并刺激或面部肌肉群的被動活動,給予患者語言刺激[4]。②蘇醒期及恢復期,患者蘇醒或病情穩定后,仍應繼續給予訓練,對于語言吞咽有障礙的患者還應保持交流,鍛煉患者說話的能力,同時給予患者軀干被動屈曲及旋轉訓練,避免出現肢體痙攣,可通過橋式運動控制骨盆,幫助患者經常翻身,從坐位、站位、行走綜合訓練,最終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5]。
神經功能康復療法可以促進大腦半球功能代償及重組,使腦皮層的血流量增加,使關節被動活動,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減少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的現象。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神經功能康復療法的各項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方法顯著的治療效果,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均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說明安全性較高,可作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治療的重要方法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羅澤斌.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治療30例[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9):25-26.
[2]趙海紅,張澤,智愚等.10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治療[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4):31-31,32.
[3]陳呂安,陳治標,陳治軍等.早期高壓氧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7(5):273-275.
[4]梁躍雄.丹參川芎嗪對高血壓性腦出血血腫吸收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11):32-33.
[5]廖玲.腦卒中后抑郁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學,2013,19(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