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庭
[摘 要] 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式研究,改變了以往數學給人死板單調的印象,給數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體會數學思維。運用數學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去分析、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培養(yǎng);數學素質;課程導入
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方法將教師單向的傳授與學生的死記硬背相結合,枯燥且乏味。機械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會對數學失去興趣,以至于到最后的主觀上不愿意學習數學,覺得數學死板困難。數學課也變成了一門死板而又難應付的課程,在這種現象中循環(huán)往復,成果必然不好。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式研究,利用數學在課堂中和課堂后一些方法的改革,改變了以往的數學給人死板單調的印象,給數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問題,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興趣的提升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讓數學從一個死板困難的過程變成了有趣簡單的探索過程。在當今小學數學的課堂中,相應的改革方法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教師要給數學注入新的活力。在一項項數學改革教學中,將改革教學的優(yōu)點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為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開辟新的道路。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不足,雖然,數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其他學科占用了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科目僅僅是一門簡單的不需要理解的學科從而不加以重視。這種現象導致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因此,在數學學科中的改革教學尤為重要。不僅改變了小學數學學科的現狀,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1.巧用信息技術
教師要善于運用新科技給數學課堂帶去新的活力。新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廣泛。例如,在超市購物后,需要用計算機結賬,在日常出行中,大部分人已經開始了網絡訂票和訂房。由于信息技術在生活中如此廣泛的應用,所以,在教育方面,也隨之推出了改革。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中,讓教育水平與社會銜接。這樣的改革方法能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信息技術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其中,以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為例。用學生可以接受的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上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開端就對其產生興趣,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以及活躍課堂的氣氛。在數學課堂中運用新媒體技術,不僅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能從新技術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
2.合作學習
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并進行交流合作。合作學習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每一個人都有他自身的優(yōu)點和見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問題的時候,教師應當指引學生與身邊的同學多交流,合作學習,得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觀點,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學之間交流學習,能激發(fā)自身的競爭意識,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如何去學習并具有與同學共同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形成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逐步搭成支架,一個一個的聯系起來。正如建筑工地上常見的腳手架一樣,將知識點搭建成支架,所記住的知識也會變得更穩(wěn)固。初期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梳理構建出知識的支架結構,當學生熟悉這一方法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的梳理知識,將每一個知識點聯系起來構建出支架結構。在這種學習策略中,去掉了復雜的運算,僅僅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將這種學習方法運用在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的深刻。通過這種學習方法記住的知識也會更加的牢固。
3.課程導入法
在數學教學的改革中,除了要改革學習方法等方面,課堂教學方法也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做出改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許多種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水平選擇最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開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新課導入策略對學生進行指導。這種教學方法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新課導入策略,正如其名,在一節(jié)新課的開端,教師用導入法向學生介紹這一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新課導入就是在新課的開端,教師運用方法帶領學生開啟一節(jié)課的學習。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介紹新課內容,向學生打開新的一課的大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成功,對老師課堂內容的教授和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用與內容有關的小題目,通過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講“計算最短路程”時,提出問題:一個立方體的棱長為1,有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fā)沿著立方體的表面爬行到G點,怎樣的路線爬行路程最短?教師在問題提出后,詢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若是學生的見解是正確的,那么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若是學生的解答是錯誤的,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過后,帶領學生探究題目真正的解法。
教師用一道簡單有趣的題目作為一節(jié)數學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在開課前就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當學生發(fā)現自己答對了題目,就會產生很強的自我認同感。當學生發(fā)現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后,對數學課程的興趣會大大提升,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也會十分自信。當學生發(fā)現自己沒能完成答題,就會對這道經過了自己的思考但卻沒有完成的題目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教師一起探索,完成題目的解答。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就吸引了學生對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思考。學生也從一道有趣的題目逐漸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并產生興趣。課程導入法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對學生的數學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尚志,孔啟平.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J].數學教育學報,2002,(2).
[2]王子興.論數學素養(yǎng)[J].數學通報,2002,(1).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