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喜
摘 要:本文以“現代學徒制”為理論指導,借鑒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的辦學特征和教學特征,研究“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要素,依托所在學校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推行工學結合,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探索形成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核心要素,為其他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 核心要素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1 現代學徒制的理論來源
現代學徒制的提出,源自于英國1993年 提出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改革計劃 。其意圖是彌補傳統學徒制的缺陷,以國家干預的形式使學徒制現代化,將學校教育加入到傳統的學徒培訓中。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從國家層面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并確定了具體的任務措施。其中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職成[2014]9號文《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也明確了現代學徒制的工作內涵。
2 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推行“現代深學徒制”試點工作以來,各中職校在立足區域經濟發展、開設特色專業、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工學結合,努力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以下問題:
2.1 社會各方對現代學徒制認識不夠。
目前,現代學徒制處于試行階段,教育主管部門、職業學校和企業三方都存在認識不夠和觀望態度。基于現代學徒制,深化校企合作,尚無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一些企業把培養人才視為額外負擔,對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辦學缺乏熱情,大多數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
2.2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難以深入
多數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僅僅依靠簡單的人際關系維系,合作的深度不夠,合作項目不夠深入,甚至流于形式,頂崗實習淪為“廉價勞動力”以至于合作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別說踐行“現代學徒制”了。
2.3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偏小、質量不高,中職教育不受歡迎、地位低下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力擴招,各地“普職比”嚴重失衡,中職學校的學生質量每況日下,難以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中職教育不受企業歡迎,地位低下,開展校企合作難度很大。另一方面,中職學生入學年齡不符合企業“學徒工”的法律規定,這對中職學校進行“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造成極大影響,必須科學解決問題。
3 現代學徒制的特征與核心要素
德國的雙元制是現代學徒制的典型,了解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特征就能夠理解現代學徒制的特征。
3.1 德國雙元制的主要辦學特征
(1)校企合作,以企業為主。(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3)生工結合的學習者雙重身份。(4)獨立且完整的企業培訓系統:組織、課程、師資。(5)多方參與和協調的管理系統。(6)完整的法律體系。
3.2 德國雙元制的主要教學特征
(1)教學目標:注重學習者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2)教學內容: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學習領域課程和生產實踐內容。(3)教學組織:交替式的工學結合。 (4)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可以簡單概括出現代學徒制的特征有:納入國家教育系統,公布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制定統一的課程框架,界定一定比例的學校教育,制定法律保障制度。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要素可以用圖1表示:
4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踐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采用以企業崗位選人,以企業要求育人,以企業方法教人,以職業發展留人。這與現代學徒制的要求不謀而合,現代學徒制就要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培養,打造校企發展命運共同體,實施校企雙主體辦學體制。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的共同特征有:
4.1 校、企、生簽定三方協議書,明確學生即“學徒”身份
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是開展學徒制試點的基礎。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由企業人士參與共同選拔學生,組建“校企專班”。學校、企業和學生之間通過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確立了學生又是“企業學徒”的雙重身份。“校企生三方協議”不僅規定了學校與企業在培養學生中的責任,也確保企業在用人方面的權利,對學生更有詳細的規定,包括:(1)畢業后主要的工作崗位;(2)三年學習計劃的安排,包括理論與實踐教學計劃,重點突出在企業進行“實崗育人,崗位輪訓”的時間、任務、結對師傅等。(3)一定的工資標準:規定了生產實習與畢業頂崗實習的工資標準。(4)技術等級考核方法:規定學生通過企業師傅培訓成為“準職業人”,學習期滿接受企業相關技術等級考核或行業認證,合格的才能轉正就業。(5)一定的服務年限:規定學生畢業后為企業服務的年限。
4.2 校企雙主體育人,確保學生接受“工作本位學習”
現代學徒制要求學生既要拿到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又要考取國家或者企業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特別是企業認可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更為重要。校企雙方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校企共同研討培養方案,開發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2)推行“校中廠”或“廠中校”合作模式,師徒結對,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3)執行行業標準,校企聯合認證,實現學歷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
4.3 創新管理機制,實施“項目經理”管理,確保校企合作順暢運行
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重要保障。我校在實踐“現代學徒制”中,為保證校企合作的正常高效運轉,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由校長親自領導,具體開展校企合作的拓展與管理工作。同時,為了確保已簽約的“校企合作項目”科學、合理、順暢運行,學校為每個校企合作專班配備了一名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選擇合適的一線教師組建核心團隊,與企業項目組人員一道挑選學生組建專班,設置課程體系,開發課程內容和教材,實施工學結合實踐教學,和班主任一起負責專班學生管理(晨練、晨會、日常行為、宿舍管理等),負責跟蹤學生的實習和就業,負責相應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務性工作和拓展工作,使校企合作和專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到位。校企雙主體聯合辦學的運行機制科學合理,有效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
4.4 開發職業素養課程,實施“技能+素養并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職業發展能力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確保學生在企業中能夠“呆得住、長得高”,使校企合作得到更好融合,學校大力開展“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學校通過校企合作,自主開發職業素養課程和行業實踐性課程。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學校通過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逐漸走出特色,培養的學生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練就了過硬的專業技能和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踐行企業規范操守,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隨著我校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大批德技雙馨的畢業生不斷走向社會,成長為企業的中堅力量,為東莞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5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的辦學特征和教學特征,在國家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的政策背景下,結合校企合作實踐和實際情況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有中國特色的辦學特征、教學特征和核心要素,歸納如下:
5.1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辦學特征:
(1)校企合作,推行“校中廠”或“廠中校”模式;(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校企雙主體育人;(3)校、企、生簽定三方培養協議;(4)校企共同開發崗位能力課程、互培師資;(5)建立“項目經理”管理機制;(6)期待國家頒布完整的法律體系。
5.2“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教學特征
(1)教學目標:注重學習者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2)教學內容:專業素養課程、職業素養課程、崗位能力課程等內容 ;(3)教學組織:有限度的工學交替,師徒式的實崗育人;(4)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行動導向等方法。
5.3、歸納以上辦學特征和教學特征,“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包括:界定崗位標準、簽定三方協議、職業能力學習、師徒式的實崗育人、一定年限和報酬。
6 我國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思考
現代學徒制在我國正在熱火朝天的開展,學校、企業和教育管理部門都積極探索,力爭盡快形成制度,科學制定管理政策和運行機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對于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思考,如:(1)對于學校,要拓寬視野,學習發達國家成功的辦學經驗,結合學校發展實際,總結經驗,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改革向規范化、高水準邁進。現代學徒制雖然已經在我國全面推行和實踐,但仍處在探索、改進和完善階段,由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程度不同,推行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各學校要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力爭完善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管理和運行機制,為教育管理部門制定決策提供參考意見。(2)對于企業,要積極考察先進國家的人力資源建設機制,學習德國的企業培訓制度,充分發揮自身資源,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與職業學校的深度合作,將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和學校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提升技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高質量保證企業技術素質,為實現“2025中國智造”做好人力儲備,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3)對于教學管理部門,要調動多方資源,提高政校行企參與度,形成辦學合力,在職業學校中大力推行“校中廠”或“廠中校”育人模式,實現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并為國家未來制定“現代學徒制”相關政策提供建議,具體包括:1、“學徒”身份的界定和權利保障,包括學徒的年齡規定、工作時間、工資待遇、保險和義務等;2、制定職業標準,開發工作過程課程源,包括:成立各行業專家指導委員會,界定相關崗位標準,制定崗位等級考核機制,為學徒制提供教學指導。3、制定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義務和權利,如: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需有校企合作項目、在校內開始“教學工廠”的給予政策便利、有安排學徒工的企業進行稅收減免(如教育附加稅或企業所得稅)等等。
7 小結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僅靠校企的資源、合作取得的成效有限,要充分調動當地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實踐中,實現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行業協會的標準規范、企業的積極參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多方合力方能取得突出成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軍等.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7(1).
[2] 程江平.高職學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
[3] 陳俊峰.學徒制影響下的學院制——英國大學新聞教育研究[M].華中師大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