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國慶
摘 要:微電影的出現源于早期的電影短片,其制作方法和發行手段與長篇電影相似,是近十年來影視藝術中的一個亞類型,本文通過作者創作的微電影《玉簪記》來具體闡述對這一影視類型的理解。
關鍵詞:微電影;亞類型;玉簪記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29-02
“一部電影藝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學技術與電影不斷交融匯聚的歷史,一部科學技術推進電影步步升騰的歷史”。在電影發展的這一百多年中,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和革新,都對影視藝術的發展和創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的聲音和影像技術,尤其是數字技術的成熟,不僅影響到電影的拍攝方式、制作手法,還影響到電影的語言和形態,以及電影的觀賞方式、受眾心理和審美機制等等。
數字電影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高科技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傳統電影制作做不到的鏡頭需要借助電腦來完成,或者運用了電腦技術會使影片更完美,于是傳統電影引入數字技術。從國際來講,經過初期階段的摸索,目前數字電影技術已經很成熟,創作人員已從過去單純地運用數字特技逐步轉化為將其與傳統攝制、傳統特技融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在國內數字電影雖已在六七年前開始嘗試,在此之后,國家瞄準世界先進的電影數字制作技術,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1999年,國家計委批準了廣電總局的“電影數字制作產品示范工程”。 從電影制作工藝、制作方式、到發行及傳播方式上均全面數字化。可視為完整意義上的數字電影。
一、微電影的藝術特征與創新手法——以《玉簪記》為例
(一)短小精悍的劇作形式
微電影作為影視藝術的基本載體,同時也具有影視藝術的基本原則,既從影片的前期劇本策劃到后期發行,同樣關乎微電影產業的發展空間。一部電影是由編劇、導演、演員、攝影、美工、化裝、道具、剪輯等許許多多的電影藝術工作者集體創作而成的。但也必須明確編劇是第一個接觸生活素材的人。電影編劇既是對生活、形象和美的發現者,又是將這三者統一起來的創造者。因為,正是通過他的創造性勞動,將生活變成藝術,把生活素材提煉、構思成為銀幕形象。
電影劇作通過對人物性格的描繪和刻畫,反映出時代的基本特征,使電影“不僅可以使人們得到娛樂,而且還可以對他們有所裨益,其微妙和復雜的程度并不亞于其他任何藝術形式”。可見,電影劇本之所以能夠上升到“基礎”這一新的地位,使得其自身的思想藝術性格提高,是由于影片的質量離不開電影劇本的質量這樣一種現實狀況所決定的。
雖然一部影片的主要創作者是電影劇本的作者和導演(他領導著整個攝制組的工作),一部影片的成功也往往取決于他們兩方面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爾德所言:一個電影導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劇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絕對不可能用一部糟糕的劇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這說明,劇本在電影中所起的正是“基礎”的作用。
而所謂微電影劇作,雖然框架小,輪廓微,但在劇本創作上,依然要符合基本影視劇作創作的原則,既對劇中場景、人物、臺詞等的把握和推敲。電影劇本的第一個寫作特點,是它的視覺造型性。寫電影劇本,首先要考慮到電影的造型性。所謂視覺造型性,指的是電影劇作者所寫的東西必須是看得見的,是能夠被表現在銀幕上的。電影編劇“必須經常記住這一事實,即他們所寫每一句話將來都要以某種視覺的、造型的形式出現在銀幕上。因此,他們所寫的字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這些描寫必須能在外形上表現出來,成為造型的形象”。以微電影《玉簪記》(獲2012年中國成都首屆微電影“最具城市影響力大獎”與“組委會特別獎”)為例,影片在電影的造型性上頗具特色,影片采用現實時空與回憶時空交叉的敘事模式,通過老一輩人物的回憶與新社會、新環境的矛盾來進行敘事,通過人物的兩種情感來表現城市變遷對人們內心的深刻影響來反應主題,做到了視覺上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因為是以情感為穿插線的微電影,削弱了影片的視覺性,增加了影片的心理描寫,所以導演另辟蹊徑,在影片中增加了視覺沖擊力比較強的川劇變臉環節,做到了劇作中的和諧和平穩,使影片的線索更具鮮明性。
同時所謂視覺造型性的畫面語言,是電影特有的表現形式,實際上是指綜合了畫面的光影、色彩、構圖以及鏡頭剪輯所造成的節奏和情緒沖擊力等,因此它顯得十分洗練、獨特(指具有電影自己的個性)。電影劇本的視覺造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人物的視覺造型(包括人物的動作造型);場面的選擇;環境氣氛的渲染和掌握。
電影劇本中的“環境”,即可指社會環境,又可指自然環境。這里所說環境造型是指電影劇本中人物所處的活動場所及自然環境的描寫。在電影劇本里必須創造出真實可信和具有表現力的環境氣氛來。同樣以《玉簪記》為例,影片在畫面,光影,色彩以及構圖上也煞費苦心,影片的兩個時代印記中。首先在人物造型上,現代時空當中的人物自不必多說,70年代中期的人物造型上,導演借鑒了大量的影視素材,使人物在化妝,穿著,舉止言談都極力符合時代的特征。在畫面設計和光影掌握當中,70年代中期的場景使用標準的影視劇室內布景,最大限度的還原時代場景。光影色調當中,70年代中期使用黑白畫面表現,最大限度的把觀眾拉回到以往的畫面風格當中。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切身感受。其次在環境描繪中,場景的選擇也極為重要,《玉簪記》作為微電影,場景自然不多,但每個場景的選擇都是非常謹慎認真,影片中出現了現代醫院、現代劇場、建筑工地、現代街道、70年代川劇戲臺、70年代河邊等場景,每個場景的布景和道具搭配都非常細致。完全符合了優秀影視劇創作的原則,這也是影片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豐富多元的主題思想
關于影視劇的主題有兩種不同的定義:一種認為主題便是導演通過劇本中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塑造的藝術形象而傳達出來的貫穿全劇的基本思想。而悉德·菲爾德則認為“當我們談論電影劇本的主題時,我們實際談的是劇本中的動作和人物”。他舉例說,《邦妮和克萊德》的主題便是“大蕭條時期,克萊德·巴巴羅匪幫在美國中西部地區搶劫銀行以及他們終于落網的故事”。
這兩種定義似乎截然不同,但實際上它們分別說的是劇作主題的不同方面。劇作主題包含著情節主題和主題思想兩個方面。情節主題就是悉德·菲爾德所說的“動作和人物”。而主題思想則是劇作中所蘊含著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情節主題是為表現主題思想而服務的,主題思想只有通過動作和人物才可能得以體現,兩者間相互依存,共同構成劇作的主題。
對于微電影來說,主題并不只是供人們在看完影片后來總結和評價它的“社會意義”、“藝術價值”時才有用的。主題是創作過程中的目標和指南,它幾乎從一開始就會影響和決定影片的創作方向。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導演在從最初的動因開始構思一部劇本時,他首先碰到的問題并不是選擇具體的事件和人物關系、而是要明確自己的創作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主題。面對同樣的素材,導演想要表現的主題不同,便會有不同的選擇:包括事件、人物關系、結構方式等等。
《玉簪記》當中的主題表現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說:其一,對愛情的頌揚,這是影片的情感主線,通過人物的行動主線和人物的情感發展重點來表現,重點集中在影片的回憶部分,也主要表現了大社會時代背景下的青澀單純情感,這也是劇中女主人公一直行動的動力所在;其二影片觸及到了社會政治反思角度,既對“文化大革命”時代的反思,但這種反思力度明顯不足,導演注意到了這點,巧妙的通過人物情感來側面表現,篇幅不多,卻耐人尋味,把這一敏感時代埋藏在人物情感線以下,增加了影片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厚度;其三,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影片從角色的設置上,一開始就把川劇這一傳統文化融入進來,其次在影片的敘事當中,川劇藝術也是作為重要的敘事載體。把人物外在情感和人物內心情感結合地天衣無縫,這也是影片真正能打動觀眾的地方。
二、微電影的廣闊前景
(一)微電影的藝術空間
微電影在其藝術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覷的,許多成功的電影人,無不是從微電影開始起步,在藝術創作上慢慢成長、慢慢成熟。以《玉簪記》為例,本片能夠在國內外上千部優秀影片中脫癮而出,獲得2012年中國成都首屆微電影節“最具城市影響力大獎”和“評委會特別獎”,導演也被邀請參加中國廈門海峽兩岸影視論壇會議,并接到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節的參賽邀請,同時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節組委會已向2013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重點推薦《玉簪記》。所以微電影這個名次雖然是年輕的,但其藝術創作生命已經非常之長,藝術價值也已經有目共睹了。
(二)微電影的商業潛力
網絡營銷成品牌推廣的首要陣地。目前,微電影除了放在企業的網站或微博上,一般會被上傳到各大門戶網站的視頻頻道或專業的視頻網站上,如新浪視頻、搜狐視頻、土豆、優酷、56、愛奇藝等。讓網友免費點播。社會化媒體時代,微營銷當道。微電影廣告也就伴隨著微電影而發展,微電影廣告的優勢在于它的故事情節。故事情節能夠打動人心,受眾很快就會記住它。它不同于以往的廣告,采用轟炸效果到達受眾。微電影與廣告的結合,專業制作和社會化傳播的固有特質,讓微電影成為很多頂級品牌,以及新浪等門戶網站,以及愛奇藝、土豆等視頻網站的發力點。如果說微博將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碎片化了,那么微電影則將人們講述光影故事的方式碎片化了。
有人把2005年胡戈炮制的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視作國內微電影的“鼻祖”。但微電影廣受追捧還是從去年開始。據統計,2011年,有2000多部微電影在各大網站上線,其中,大部分火爆的微電影都帶著商業色彩,比如《老男孩》,在影片中植入了汽車廠商雪佛蘭旗下的科魯茲這款汽車。
而吳彥祖“領銜”的微電影《一觸即發》則被認為是第一部“微電影整合營銷”案例,其中植入了凱迪拉克。“與在電影或電視中植入廣告相比,微電影是典型的小投入,大產出。”微電影的制作費一般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如果拍好了,傳播范圍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老男孩》單集最高播放3987萬,站外引用超過2659萬。
新生的消費者習慣在網上獲取信息,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11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3.01億,幾乎占到網民總數的2/3。可以說,網絡營銷已成為品牌推廣的首要陣地。
如今,微電影的商業潛力和價值也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價格合理、受眾年輕,還能讓企業講述品牌故事,傳達品牌理念,因此正逐漸成為眾多企業標準的營銷配置。一部微電影的拍攝,要有導演、有演員,完全是專業的,一般不會讓企業員工客串。只是場景會放在企業或購物中心里。微電影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玉簪記》作為首個以表現成都文化為社會背景的影片,從影片的劇作討論階段,主創人員就考慮到了影片制作完成以后的營銷模式,邀請到了著名老藝術家王彩平老師出演,同時在場景的選擇上也全部在成都取景,但同時要承認,作為城市印記的微電影,《玉簪記》從拍攝到取景,還是屬于獨立制片。既由導演個人獨立籌資,還沒有任何的商業營銷,這是客觀原因所在,但同時也是所有微電影人所要考慮的。微電影一旦作為大眾消費文化進行傳播,如無商業營銷的介入,其藝術價值固然具備,但其創作生命周期就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龔蕾.微電影的潛力與舞臺[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
248855201010lut.html.
[2]中國微電影網.中國微電影網介紹[EB/OL]. http://www.zgwdyw.cn/.
[3]排行榜.2012微電影排行榜[EB/OL].http://www.197c.com/topic-weidianyingpaihangbang.html.
[4]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微型態下話營銷 微電影如何傳遞品牌價值[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02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