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保華 雷進進
摘 要: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學科,空間是必談的。要求畫家在一個二維空間內,表現出一個三維或四維的空間形態。附之一些特殊的藝術處理手法,使畫作具有更強的觀賞性和寫實性。
關鍵詞:繪畫;空間;審美
中圖分類號:J2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76-01
一、魏晉時期
魏晉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高峰時期,國家繁榮昌盛,經濟發展迅速,這為繪畫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不僅在繪畫形式中出現了花鳥畫、鞍馬畫等新的繪畫形式,在繪畫門類方面也有所發展。簡單的說,這一時期的繪畫成就主要表現在:第一,卷軸畫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并漸漸從其他藝術形式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新的繪畫形式。第二,越來越多的士族文人的參與,使得繪畫形式及繪畫理論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繪畫空間描繪在這一時期的發展仍不太完善,但是已經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空間特點,這些繪畫特點為未來繪畫空間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漢魏時期
漢魏時期,佛教傳入,玄學興起,社會的審美意識發生了深刻轉變,以宣教功能為主的繪畫隨時代的變化發生了衍變,成為了文人士大夫排遣心中情緒和表達主體意識的重要手段,這樣促使繪畫技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把表現人物的內在神韻和精神風貌作為最高要求。謝赫在品評晉代畫家衛協時說:“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備該形似,而妙有氣韻,凌跨群雄,曠代絕筆。”他認為繪畫在以前都是較為粗略的,到后來變的細致而精到,繪畫雖不注重形似,卻體現出表現氣韻的風采。另外,這時期的繪畫空間的表現已經有了意象化的傾向。逐漸擺脫了以前的那種對現實世界的簡單描繪,而向表現對象的神韻及畫家主觀思想情感的方面發展。作者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及精神上的滿足通過繪畫的形式轉移的畫面中。通過更多的線條,色彩的應用,來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感受,使繪畫空間逐漸向著主觀意象化的方向發展。
三、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繪畫,在空間描繪方面又有所發展,首先,它繼承了傳統繪畫空間的描繪手法;其次,在原有基礎上發展了傳統繪畫空間的描繪技法。以閻立本的《步輦圖》與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的比較為例,相對于后者,《步輦圖》在設色方面更加注重色彩的絢麗,在線條表現方面,圓潤流暢的線條表現的非常明顯,在構圖方面,錯綜復雜的構圖很好的將當時的場景描繪出來,因此這一幅畫成為唐代繪畫的典型代表作品。
四、五代兩宋時期
五代兩宋時期,朝廷有了專門的畫院并獎勵技藝高超的畫家,這為當時繪畫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同時理學興起,繪畫崇尚“格物致知”、探求“理趣”,使得繪畫逐漸完善,文人畫也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正是文人將畫與詩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才使得繪畫范圍更廣泛,畫面更具有思想感情。
五代時期的人物畫,無論在風格上還是樣式上,都繼承了唐代的。比如孫位的《高逸圖》和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都是以工整的勾描,施以濃艷的色彩,體現出了張箮和周昉的風格。
孫位的《高逸圖》描繪的畫面中有四個人物,這四個人形態、身高各異,而畫面中通過各種樹木和石頭,將這些神態各異的人物區分開,確又將他們連到同一個領域中。同樣是人物畫,《韓熙載夜宴圖》對空間的處理就較完美,他應用了連環畫的形式將不同空間和時間下的人物描繪在一張畫面中,畫面的空間也沒有任何的間斷,讓人很輕松的就能理解畫面的全部意思。
兩宋時期的繪畫,青綠山水及水墨山水成為主角,青綠山水繼承了當時的藝術成就,在技法上,施以青綠色彩,而在構圖方面,則與唐代時期的思想一致。簡單的說,宋代時期的繪畫,在空間處理上基本解決了一些精神上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一個新的要求。“三遠法”就是這一時期提出來的,這些理論成就使中國傳統繪畫在空間表現上變得更加完善。
五、元明清時期
元明清時期,文人畫得到極大發展,并成為主流。 “所謂文人畫者,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輔,以筆情墨趣為高逸,以簡單幽淡為神妙”。元代前期的趙孟頫提倡“作畫貴有古意”,認為運筆技巧書畫同法,趙孟頫的《鵲華秋色》畫面對山和樹木的處理,用筆簡練,筆墨疏淡,追求韻味,主觀化色彩濃郁,而且在線條的表現有書法的特點。畫面空間沒有了真實的視覺感,代之而起的是主客交融后的意象顯現,空間表現也體現出較大的靈活性。
中國傳統繪畫發展到明清,畫家更注重體會真山水,提倡寫“胸中丘壑”。尤其是徐渭、陳淳的寫意風格,拋棄華麗的色彩,以痛快淋漓的筆墨代替了仔細入微的描摹,把文人畫引入一個新境地。徐渭的《牡丹礁石圖》,畫面筆墨淋漓,巧妙地表現出了雨后的芭蕉樹和石塊狀態。畫面不畫雨點,卻讓人感到全是水。明代董其昌的繪畫實踐,使筆墨的特性得以發揮,他重視書與畫的融會貫通,這點是將繪畫引入內在意義的實現層面。
入清后,四僧、四王在傳統繪畫的繼承和創新之間有各自的追求,使繪畫空間表現更主觀性,并越發自由。石濤重視古法,卻在筆墨表現領域有所開拓,形成明顯的風貌。石濤《松閣臨泉圖》,畫面煙霧繚繞,空氣清新,構圖別致。畫家用淡雅的筆墨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有著深遠意境的理想空間,畫面空間因此也被暈染了濃厚的主觀色彩。正如石濤所說:“丘壑自然之理,筆墨遇境逢緣。以意藏鋒轉折,收來解趣無邊。
參考文獻:
[1]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