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海
摘 要:改革開放理論在中國的實施,促進了新時期文藝理論的變革,使文藝理論更具開放性,使文藝理論具有顯著的特征。通過對文藝理論的研究,可知當前的文學藝術及其相關理論會受到歷史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符合當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方法。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去分析,為新時期的文藝理論提供觀念變革的現實動機,促進文藝理論研究的開放性。本文主要是針對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特征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時期;文藝理論;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I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269-01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社會的發展主要是以現代化的建設目標為取向,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確立新時期的文藝理論的特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促進了文藝理論制度的變革和創新,呈現出了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特征。文藝理論的創新是新時期文藝理論發展的必然,自身具有鮮明的特征,具有較強的生機和活力。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新時期的文藝理論的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向著開放性的格局發展,成為新時期文藝理論的必然選擇。
一、形成了文藝理論的多元化格局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促進了各項制度的變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項里程碑的標志,在中國的發展中占據了較大的優勢。該項意識形態的形成,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起到文藝理論示范性的作用,對中國文藝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實現對文藝理論的規范和創新,加強了對文藝理論的重視和引導。通過對文藝理論的觀察可知,當前的文藝理論在發展中,其文藝理論格局呈現出較多的弊端,會對文藝理論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等造成較大的影響,無法滿足當前的文藝審美需求,影響著文藝審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不能實現對文藝審美性的客觀評價,導致文藝審美自身存在著較多的弊端,呈現出重內容和輕形式的情況,并且養成了封閉狹隘和自大的思維慣性,不利于文藝理論的發展。同時,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發展中也存在著理論教條化的影響,對文藝理論呈現出排他性和批判性的態度,給文藝理論的發展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應該借助改革開放的發展環境,促進文藝理論的快速傳播,使新時期的文藝理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①。
二、實現了文藝觀念的多樣性探索
當前,中國的文藝理論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形成了開放式的格局,促進了現代化文藝理論的迅速發展,中國文藝理論的發展與西方的文藝理論呈現出了同步的情況,需要為文藝理論的擴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隨著社會的發展,促進了文藝理論多元化文藝格局的形成,文藝觀念走向了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對文藝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將該種文藝理論觀念融入到文藝活動中來,促進了文藝理論的創新和發展,能夠實現對文藝問題的理解和創新,需要建立在文藝理論的背景上,摒棄傳統思想中的馬克思主義形態,樹立新型的文藝觀念,能夠展現出良好的審美意識發展形態,促進審美觀念的轉變和發展,需要從多角度對文藝理論進行擴展和創新,對不完善的文藝理論知識進行補充,需要建立在文藝價值和文藝功能的基礎之上,解決當前文藝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突破了以往文藝理論的發展觀念,促進文藝理論發展模式的轉變。同時,受到了相關的政治學家和教育學家的關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精神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實現了對文藝理論的完善,給文藝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給文藝理論塑造了良好的精神風貌②。
三、促進文藝學術走向包容和開放
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文藝理論屬于保守和封閉的狀態,我國的學術界對文藝理論呈現出批判和反對的態度,文藝理論的創新呈現出創新動力不強的情況,導致文藝理論呈現出老化和教條化的特征。但是隨著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實施,促進了文藝理論的逐漸開放,文藝理論的各項理論和方法被運用到新時期的文藝理論中去,給文藝理論的思想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促進了思想觀念的不斷碰撞,呈現出豐富的文藝理論框架。改革開放后的文藝理論框架呈現出內容豐富和精神深度寬廣的情況,各項理論都展現出了時代的風氣。要想促進文藝理論更好的應用于當前的社會發展當中,必須要對文藝理論的各項思想觀點進行了解,促進內容的豐富性和完善性,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具備包容和平和的特點,能夠符合當前的時代發展要求,受文藝學術心態影響較大,成為新時期一項重要的藝術表達形式,能夠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向著話語行為的方向發展,需要運用專業性的語言,來加強文學藝術的創新活動,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逐漸走向包容和開放,符合新時期文藝理論的發展要求③。
改革開放后,為文藝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動因。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文藝理論的發展,應該實現對自身發展的創新和透徹全面的分析,能夠實現對當前文藝理論發展的創新。通過對當前文藝理論的研究可知,需要對當前的歷史發展情況進行了解,正視歷史傳統和時代背景,加強對歷史唯物主義文藝理論治療的積累和創新,對文藝理論進行詳細的了解,能夠實現對內部理論的創新,確保內部理論更好的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用文藝理論引導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確保我國文藝理論的更好發展,并且文藝理論能夠長期保持民族特色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注釋:
①張中旭,于飛.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特征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5(05):196.
②程正民.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多樣性、當代性與開放性[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01):47-56.
③劉俊.海納百川:桂林抗戰美術開放性特征的歷史考察[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