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珺君
【摘 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愈發凸顯其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時代價值。師德建設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建立師生共享價值觀、優化師德評價機制、重構德育教師心理是促進師德建設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師德建設
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過程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基本可以分為學習、溝通、研究、實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和外部需求。教師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其價值觀和品行直接影響著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其工作效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在四個平臺中的接納融合程度和四個平臺自身之間的銜接穩定程度。學習階段,需要教師對理論知識毫無保留地教授;溝通階段,需要教師對各種困惑耐心細心地解答;研究階段,需要教師不遺余力地配合學生分析、鉆研;實踐階段,需要教師身體力行地輔助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并給予恰當的引導和總結。教師的工作貫穿于四個階段之中,現實中每個學生群體都是這四種階段的不同組合,且不斷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工作是一種長期性、重復性的巨大工作,教師的師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對于學生工作的投入程度。因此,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須強化教師師德建設。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建立師生共享價值觀,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都顯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學校在開展師德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重視教師和學生的政治思想建設和道德品質教育,糾正教師和學生價值觀偏差,引導他們建立共享價值觀。共享價值觀的建立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在思想方向取得一致性,形成公共意識,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師生共享價值觀的建設途徑有:(1)定期安排和組織教師和學生一起開展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的內容要與時俱進,貼近生活,注重實效,形式要多樣,可以是報告會、研討會、座談會等,重點是要師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2)具體政策引導,通過制定具體明確的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促進師德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3)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親和力,組織青年教師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增進友誼,培育師生之間的信任與默契,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相互的責任感。
第二,優化師德評價機制,保障師德建設的開展。師德評價是通過外部對教師師德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對教師起到監督與激勵的作用,以達到強化師德建設的一種形式。優化師德評價機制,首先就是師德評價體系的優化?!皫煹略u價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能比較全面地、科學地反映師德的內容,同時在現實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師德評價的目標是要正確反映學生、教師、教學管理者、學生家長、社會輿論等學校利益相關者對教師的評價。因此,要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評價結合起來,要把評價的主體和客體嚴格分開來,能夠自主、公平地反映客觀事實?!盵1]其次就是“加大學生評價在教師考核中的權重,認真聽取學生對教師的意見,并針對意見進行詳細的調查,讓教師意識到學生的重要性,促使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重更加關心學生,真正熱愛每一位學生。”[2]最后,還要硬化教師師德評價結果,做到結果透明、獎懲公開。對于不稱職的教師予以嚴厲的懲處,對于表現卓越的教師要大力嘉獎,通過樹立正反面的典型規約教師的行為,提高廣大教師遵守師德規范的自覺性。
第三,重構德育教師心理,推動教師現代化的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學校教育的現代化,也強調著教師的現代化。要實現學校德育管理的成功,德育教師心理的重新建構非常重要。學者蔡怡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1)包括德育管理在內的整個中國教育面臨著重新設計;(2)德育管理者的傳統心理特質現代化的轉型,成為現代化的障礙;(3)德育管理的現代化呼喚著現代化的教師。同時,她通過分析,還給出了重構現代化德育教師心理的八大要素,即迫切的求變心、冷靜的理智感、個人的效能感、知識的價值觀、現代的信息觀、全新的時間觀、明確的制度觀、開放的民主觀[3]。通過對德育教師心理的現代化重構,克服其不關心公共事務、思維陳舊、恐懼創新、忽視實踐的孤立的自利的傳統人格特征,發揚其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目光長遠、思路開闊、尊重知識、關心學生、富于責任感的開放的公益的現代人格特征,從而發揮德育教師在“四個平臺”教育模式中的精神導向作用,增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廣度和效度。
總體而言,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意識,提升品德修養、增強理論與實踐能力,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師德建設的切實到位,是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建立師生共享價值觀,優化師德評價機制,重構德育教師心理是促進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舉措。教育方法合理,師生關系和諧,才能穩步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
【參考文獻】
[1]許俊.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體系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43-44.
[2]喻永紅,汪慶春.大學生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評價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5):85-86.
[3]蔡怡.論德育教師心理的現代化重構[J].中國成人教育,2008(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