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會蓮
摘 要:小學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會顯得比較枯燥,而且有些數學知識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要求較高,這將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學心理。在課堂上合理運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活情境;學習興趣;小學數學
數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比較枯燥乏味的課程,尤其是對小學階段一些低齡學生,他們的數學基礎還處于初始階段,還不具備一定的分析和邏輯判斷能力。數學有很多的趣味性知識,只是這些趣味性沒有被學生所發現,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必要引導,將學生帶入到趣味性數學的學習中來,使得學生能夠發現數學的趣味性,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數學新課標中一再強調要將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斷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歷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用數學的頭腦去思考問題。一味地強調數學的理論性知識不僅不能讓學生學會數學,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該將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1.有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沒有興趣就會使學生厭煩,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的情緒,就會導致學生在數學這個領域無法順利地進行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對任何的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尤其是對他們每天生活的這個環境與情境。數學的難以理解與枯燥使得學生有厭惡的情緒,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引入到數學當中,就會滿足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就會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利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這門學科。
2.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小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還處于低級的階段。在數學教學中有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學生是很難理解與掌握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生活情境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例如現在有很多抽獎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就和數學中的概率知識有關,教師將數學概率的知識教給學生,在課堂上用這個例子引出概率知識,在課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告訴家長有關抽獎的一些小知識,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樣也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實行,社會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運用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傳統的課堂上一直都是填鴨式的教學,而將生活情境引入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融入課堂的學習氣氛中,將所學知識自主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問題的探究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學雖說有很大的幫助,但在生活情境的運用過程中切莫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生活情境的設計一旦不適合課堂教學,勢必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徹底改變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1.生活情境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作用于生活,但是由于數學本身的一些特性使得數學與實際的生活有所疏遠。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在進行生活情境設計時要遵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清晰感受到教師所引入的實例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所常見到過的,讓學生認同教師所引入的情境。
2.生活情境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可以在學生早期學習形狀的時候,讓學生能夠動手去觸摸物體,通過感官來真實地感受物體的形狀,在學習長度的時候讓學生使用尺子親自去測量身邊的物體,感受生活中數學的重要。用這種簡單的摸一摸、量一量的方法會抑制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接受知識與理解知識的能力,對于基本一定認知基礎或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出發,讓學生能夠發揮想象空間,學會思考,這樣才會加深學生對一些圖形的認知、空間立體感的認知能力。所以,在運用生活情境開展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能夠考慮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小學數學對學生日后進行數學學習中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離不開數學學習,如果小學學習基礎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后各個階段數學的學習。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一些好的適合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情境,不斷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為學生將來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啟玉.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