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勇
摘 要:職業學校的發展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設計、施工、質量、專業教師培訓、團隊建設、校園文化和社會服務等許多方面。本文就職業院校發展建設進行闡述,提出提高質量標準和重視教育改革是推動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內涵建設 教育教學 特色
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專業建設成為職業院校完成專業教育,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中之重。除了做好專業建設外,職業院校還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想職業動態變化機制
高校職業行為體現出發展差異化,錯位競爭這一概念。一個良好的專業與行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可以有效地服務于特色發展和總體戰略規劃和實施。我們不能盲目追求集成,無意識的新的所謂的“熱門專業”,應該重心下降,要對接以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為內核的產業鏈,努力形成一個專業鏈,建設集成一個或多個專業的放大器,與行業、企業需求對接。果斷關閉停止在行業低迷時期或技術上不可能升級的專業,形成自然選擇機制。
二、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建設
職業教育教學一體化與企業合作,其實是整個社會產業進行全面的合作。職業學校應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建設開放的合作平臺,以專業人才為基礎,以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為指導,實行一體化教學。與技術研究所合作,與專業市場對接,使之更具專業領導能力,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領域內的企業共同研究和開發、專業教學計劃。滿足職業技能標準和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學與生產過程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結合。
三、“雙師型”結構教學團隊建設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能力決定了學校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目前教師隊伍的單一來源成為常見問題,職業院校要以“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核心,堅持引進和培訓全職、兼職高級人才,完善培訓制度,建立教師培訓機制,激勵教師發展專業,對教師采取有效管理模式;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向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完善職業院校相關政策,促進職業院校與國有大中型企業合作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共同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院教師培訓能力建設全面發展。
四、重視和發展類培訓課程
一切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培訓都必須反映學生的需求。培訓和發展,是提高職業院校類地關鍵內容。提高教育質量,關鍵是做好系統工作。為了實現專業院校信息資源與企業“零距離”或“空頭”對接培訓,發展課程類材料,校企合作建設應該形成完善的機制,建立工業企業資源引入教育教學過程的質量標準,轉換過程和評價體系,使高質量的資源進入教室;應積極吸收現代傳播的知識和使用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學方法,以及實現各個環節的人員培訓開發的過程與學習風格相協調的協同變化,實現遠程互動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價值。同時,也為職業學生招生制度改革造成的類型多樣化、多元化的入口提供通道,可以在新形勢下實現高中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企業員工、社區院校的共同發展,如課程、課堂教學的分層實現。
五、促進培訓體系的建設
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學生外出實習成為職業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職業院校為滿足社會的需求,必須培養學生專業的技能。這使得教學手段必須多樣化,因此學校與企業之間達成一致,建立相應的校外活動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既能滿足社會需要,又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學生直接在工廠實習,既能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到社會的管理體系,實現教學知識與生產過程的零距離,又能針對社會需求提前儲備人才。校企合作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階段,中國進入WTO后,與國際接觸越來越多,許多國內企業開始探求國際市場,開拓新的領域。職業院校采取相應的專業優勢,以國際標準來要求學生,使得每個畢業生都能很快適應國際市場,達到國際標準,這要求教學資源必須國際化。中國的企業目光必須放遠,學習外國企業管理經驗,刺激國內的生產。因此企業需要大量的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人才,共同開發國際標準本土化、對接現代職業標準和檢驗實驗室的建立,建立教師交流、學生交流與合作并相互承認學分。
七、優化人才資源配置
職業學校應注意資源分配工作和學校工作重心。學校工作重心應集中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完美執行招聘計劃,提高安排人員報到率、就業和就業比例,見證“雙型”教師、教師教學、教學方法改善,接受設備價值和水平的研究項目,如社會服務收入效應評估、專業重要的參考指數調整等。
(作者單位:日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