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青
【摘要】目的:探析人文關懷應用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護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2.82%,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1.42%;觀察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3.80%、9.5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并發癥發生率具有明顯區別(P<0.05)。結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護理中采取人文關懷給予干預可獲得理想的效果,應全面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糖尿病;人文關懷;護理效果
為了探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對我院收治的患者采取人文關懷干預,獲得的效果較為理想,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數據均來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本組研究對象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互相符合。男患者54例,女患者30例,年齡為40~80歲,中位年齡為(56.32±5.3)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5.32±4.5)年;其中40例2型糖尿病,44例1型糖尿病。根據患者護理方法的區別,命名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數據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值得臨床對比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通過對癥治療、嚴格觀察患者病情改變、測量血壓與血糖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盡量滿足患者心理與生理的需求。因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屬于長期性、慢性類型的疾病,患者對疾病治療效果存在擔心,會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應該加大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力度,對患者需求進行了解,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給予解答,通過親切的語言對患者給予支持以及鼓勵,確保患者能夠通過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疾病,建立治療的自信心[1]。(2)規范護理舉止以及行為。護理人員要養成自身良好的護理習慣以及行為,積極學習新型的護理方法與知識,確保能夠在護理實踐中全面提高自身修養以及素質。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責任心,通過優雅的行為、禮貌且熱情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贏取患者的理解以及尊重。(3)建立人文護理氛圍。是否具備良好的治療環境對患者的治療情緒以及意愿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按照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為患者建立和諧、溫馨以及良好的治療氛圍,對患者的護理意愿給予尊重,確保患者疾病隱私得到保護。例如,對于無法忍受疼痛的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囑咐采用止痛藥物給予治療,或者通過音樂療法促進患者注意力得以轉移,讓患者在平等、自由、輕松的狀態下配合護理治療活動。
1.3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工作,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以卡方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
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率分別為71.42%、92.85%,相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觀察組護理滿意率較高(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8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5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最近幾年,由歐美護理專業研究團隊提出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主要是為了通過人性化護理的方式,確保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上擺脫疾病帶來的痛苦,滿足改善生活質量的基本要求[2]。人文關懷以肯定人的價值以及肯定人性作為重要內容,醫院要想達到上述要求,則需要加大培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意識的力度,重視護理人員言行交流培訓,確保護理人員能夠掌握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技巧、方法以及方式,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全面應用人文觀念。醫院是實施人文關懷的重要場所,需要重視調查患者的康復醫師,以期能夠獲得護理人員實施人文關懷的反饋效果。據分析本組研究結果得知,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與徐華,焦士英,郭玉霞[3]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采用人文關懷護理進行干預,不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能促進護理滿意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對改善患者治療預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志哲,王恩艷,韓天雪等;人文關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7(23):156-158.
[2]仝桂琴.人文關懷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10(02):171.
[3]徐華,焦士英,郭玉霞.人文關懷應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護理活動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05):302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