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已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趨勢,本文主要從目前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研究的總體情況、主要內容進行綜述,通過查找研究中的不足,作出研究趨勢的判斷。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兩級管理 研究綜述
隨著高職教育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國家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也迅速擴大,各項工作日益龐雜,在原有的一級管理模式中,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明顯力不從心,不僅影響到學院整體發展,還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因此,高職院校推行院系兩級管理改革已成為高職院校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的關鍵,是高職院校優化資源結構和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研究者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進行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研究總體情況
筆者以“高職院校”和“兩級管理”或“二級管理”在中國知網文獻檢索系統中查詢,檢索時間為2016年9月2日,分別得到68篇和343篇,共計411篇,剔除重復的或不相關的,得381篇,時間跨度從2003年至今。從年度分布看,如表1。
從表1看,總體上,關于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研究不多,但呈逐年遞增趨勢,考慮到2016年數據為非完全統計,2015、2016年度遞增趨勢更為鮮明。從論文發表刊物上看,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成人教育》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近70篇。很明顯,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研究仍然是熱點、焦點,研究內容、角度等還有很多空間。
二、主要研究內容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起步較晚,在學院內部兩級管理上,大多按照普通高等學校的兩級管理模式進行實踐操作,針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內容較少。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認識、體制機制構建及具體運行等方面。
(一)對高職院校兩級管理的認識
程培堽和顧金峰認為,管理分層是組織達到一定規模的必然結果,只要存在兩級建制的高職院校,就應采取兩級管理體制。潘豐、丁鋼認為,實施兩級管理就是高職院校權力下移,以最大限度調動院(系)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唐斌在分析美、德、日、英等發達國家的高職業教育發展歷程及成效的基礎上指出,我國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是必然,但要在保留辦學特色的前提下進行。王寶玉認為高職院校都就走特色辦學之路,堅持自己的發展特色和管理特色,從實際出發,謹慎推行兩級管理,堅持逐步過渡與循序漸進的原則。也有學者對高職院校兩級管理模式的利弊進行了深入剖析,戴娟萍認為兩級管理是優點在于提升兩級院(系)辦學的自主性,缺點是高職院校發展歷史短,管理經驗欠缺,將各項管理權力驟然下放,可能出現管理失位的局面。
綜上所述,多數研究者認同高職院校采用內部兩級管理是提高管理效能、調動兩級院(系)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要求,有助于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辦學特色。同時高職院校必須綜合考慮內外各種因素,遵循權力下移的漸進性原則,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兩級管理實施方案,逐步建立起兩級管理體制。
(二)關于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的構建
關于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研究。顏坤、韓建靜提出,高職院校兩級管理目標的理想架構應當是:采用扁平化的組織管理結構,以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需求;實行人事分級管理制度,形成二級院(系)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良好機制;營造兩級管理文化氛圍,統一全校思想行動。張慧對比了法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高職院校的組織機構設置的特點,總結我國高校管理機構存在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問題。
關于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權力配置的研究。王作興認為,組織內部的權力配置是組織系統內各子系統及成員的利益博弈,管理權限的配置和權利的分配必須遵循“責、權統一”的原則。楊練武認為,高職院校的兩級管理體制仍處于摸索階段,建議行政職能部門要從更新理念、調整思路、重新定位、適度分權等方面做出改變。程培堽、顧金峰剖析了分權、集權的收益和成本,提出絕對的分權或集權都會制約高職院校的發展,而分權與授權的程度取決于學校的辦學規模、專業結構、外部環境以及管理水平。
關于高職院校管理制度的研究。陳光臻指出高職院校的規章制度存在制定上程序不規范、內容上不系統、運行上失控失靈等問題。林立華認為,制定高職院校規章制度應該遵循科學、民主、穩定三大原則,要處理好“法、理、情”三者之間的關系。郭小軍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兩級管理制度建設要以強化績效為核心,并增強績效考核的導向性,把績效考核制度納入高職院校整體制度體系。
關于高職院校各部門角色定位的研究。徐榮寬提出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能否順利推行,關鍵在于校級管理層是否有正確的角色定位。并指出校級管理層承擔的角色應該是研究者、指導者、服務者、協調者。吳靜提出高職院校兩級管理應以轉變觀念、合理分權、制度配套為基礎,校級管理層通過制度、信息、契約等管理手段實現宏觀調控。張玉鵬認為,高職院校實行兩級管理,二級院(系)由管理的個體轉變為管理的主體,從被動變為主動,需要管理理念、素質得到提升,提升管理人員素質是構建兩級管理體制機制的關鍵。
(三)關于高職院校兩級管理具體運行
牛江華認為,教學管理涵蓋了組織指導、決策規劃、評估激勵、控制協調和研究創新等多項職能,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必須在完善保障、監控和約束機制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從而完善高職院校兩級管理體制下的教學管理。鄭鴻提出高職院校實行財務兩級管理,仍在探索試行階段,過程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如預算編制不科學、缺乏財務管理能力、二級院(系)缺乏監管。程卓坤、李雯認為,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管理觀念陳舊、缺乏創新、職責劃分不合理、整體管理隊伍水平不高的問題。李愛東、劉進華提出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兩級模式和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使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使科技成果應服務于教學,服務于社會。
三、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出高職院校兩級管理的現狀,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在認識方面。研究者對高職院校實施內部兩級管理的總體趨勢基本認同。在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論證方面,現有研究很少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征進行分析,大多數研究者從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總體趨勢出發進行闡述。現有的研究理論依據也主要是包括目標管理理論、管理幅度理論等現有管理理論,既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研究缺乏針對性,又表現出理論視角偏窄、學科的單調性。
在體制機制構建方面。對高職院校實施內部兩級管理沒有太多異議,高職院校實施內部兩級管理也基本成為了現實,但對如何實施內部兩級管理,存在不少分歧。多數研究沒有將高職院校的特征與其兩級管理體制的構建結合在一起,提出的兩級管理體制基本模仿普通高等院校,且缺乏實證,這將導致理論與實際的偏差。有研究者也以個別高職院校兩級管理的實踐操作進行闡釋,但基本上沒有說明高職院校兩級管理實踐與事業發展的必然聯系。
在具體運行方面。教學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永遠是最受研究者關注的主題。除教學管理外,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下的其他具體管理工作的工作還是零零碎碎狀態,還無法形成研究體系,說明研究者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重視程度不夠,研究空間很大。
四、未來研究展望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后續研究還有很多領域選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的特征,運用更豐富的多學科的理論對高職院校兩級管理的進行更加全面的理論闡述;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與手段,通過建立兩級管理分權模型,對兩級管理績效的進行量化研究,明確分權程度的指標體系,構建科學的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內部兩級管理體制下具體管理工作的研究,解決兩級管理體制下具體管理工作的實際問題;加強實證研究,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檢驗和發展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1]程培堽,顧金峰.高職院校的兩級管理體制和權力重構[J].現代教育管理,2014(1).
[2]陳光臻,王郁蔥.基于基于院系兩級管理的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7).
[3]嚴紅,孫萍.責權利三角形原理在高職院系兩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14).
[4]鄧青云.高職院校院系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2(1).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基于院系二級管理的高職內部治理結構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探索”,項目編號:2015B23。2015-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立項課題“高職內部兩級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課題批準號:XHB20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