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豐勤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興趣;素
材;評改;賞識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050—01
學生寫作興趣的高低,是教師作文教學成敗的重要標志。學生普遍對寫作文有一種畏懼心理,這種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呢?筆者認為,應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
一、引導閱讀,激發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學生模仿語句結構及意思表達的最佳例句,也是寫作教學的最好材料。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自然像涓涓細流,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二、積累素材,產生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正如葉圣陶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息。”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在布置作文時,教師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嘗試,包括手抄報等。手抄報既要有在廣泛閱讀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生活的文章。這樣一來能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思索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從而增加學生的生活閱歷,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一旦有心得體會就及時記下來,即便是缺乏層次,內容不完整也要堅持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堅持久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才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
三、自己評改,增強興趣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地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寫得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學生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能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自然而然地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賞識成功,形成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忽視鼓勵的力量。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筆者經常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而推薦發表文章是激發學生創作的一個好辦法。事實證明,學生的文章一經發表,對他們的鼓舞和影響非常大。另外,家長對他們的贊揚也會令其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由此激發他們喜愛寫作、不斷寫作的內在原動力,從而增加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全景式地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人心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教師應相信:只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設計出好的訓練內容,實施優化教學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嚴格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