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美媛
[摘 要]小學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學科,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個必經途徑。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綜合素質;繪畫能力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學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較好發展的最好學科。美術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繪畫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能力,形成美術智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規律的、與其內容和諧統一的、豐富獨特的又令人愉悅的具體形象。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接觸美術的開始,教學要在學生學習初始階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怎么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呢?以下我簡單的談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繪畫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先天性情緒,它推動著人去積極地尋找滿足他感興趣的事物途徑和方法??梢?,興趣是學生學好美術的一個必要條件,沒有濃厚的興趣,難于獲得出色的成績,并且學生的創造力也得不到發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美術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一是先向學生講清美術的實用性和重要性,二是以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的范畫直接去打動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內在的心靈與老師同步共振,以直指人心的方式開啟學生的心靈深處的潛在智慧和潛在的好奇心、自信心,加強樹立我能畫好的信心。三是讓學生欣賞一些名家或同齡人的優秀美術作品。老師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讓學生感到有趣,從而自覺產生繪畫的需要,積極投入到繪畫活動中去,正如葉圣陶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學生一旦進入了繪畫情境,便會產生一種親近感。另外,辦好學生的美術展和定期舉辦畫展成績匯報展出,這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美術創造才能,激發學生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重視觀察力的培養,加強視覺訓練
繪畫是視覺藝術。觀察力的培養,是提高繪畫才能的基礎。要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進行系統、周密的觀察,包括對稍縱即逝的事物進行精確的觀察,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注視世界,從生活中提煉出自己的主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多方面的。如目的觀察、多角度立體觀察、比較觀察等。目的觀察是說觀察目的要明確要有的放矢的指示觀察對象,提出觀察任務。例如,校園內的花朵開放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宣傳欄,介紹花名及觀察時,應注意花的形、色、味、葉、枝干的形狀和它們的四季變化等,使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主動支配自己知覺,把注意集中在觀察物像上,收到良好的效果。多角度觀察是說學生觀察要全面,要抓住所觀察事物的整體意義,才能在頭腦中確切的建立總的印象。例如:我讓學生瞇起眼來看整體,張大眼看仔細,遠看一片,近看一點,還可以側著看、顛倒看、胯下看等立體地觀察,使之不千篇一律,這樣可以從多方面來認識所觀察的物體。比較觀察是說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比較法區分各觀察物之間的異同。如卷心菜的“綠”有哪些異同?通過比較,使學生辨別色彩的能力有所提高。為了引導兒童更準確的表現事物,在美術課上我注意讓學生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去觀察,只有用比較的方法去觀察,才能準確地表現繪畫對象。
三、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和造型能力
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和造型能力是提高學生繪畫能力的重要的前提。教師在繪畫教學中需要注重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盡量不要重復別人已經畫過的題材。因為在構思過程中,最為忌諱的就是雷同。這一點對低年級同學來講尤為重要。低年級同學容易互相影響,畫《紅色的畫》一聽說有人要畫燈籠,又有不少同學也要畫。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時一旦發現有同學有獨特的、深刻的構思,應該立刻給予表揚、肯定。為了使學生提高構思能力,教師可以不斷地給學生介紹在繪畫中的一些故事,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宮建國的《紅日悠悠》等等,深入淺出地分析一些作品的特色,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豐富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從小學就有美術創作的初步構思能力。從小培養學生能夠藝術地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這是學生繪畫能力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有些同學畫得不錯,但是沒有什么新的題材,都是畫一些比較常見的題材,沒有新鮮感,就是因為不懂得藝術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學生學習繪畫必要要扎實的學,沒有這一條,學生的表現力將受到限制。要想使學生創作畫的水平得到提高,平時的美術課必須嚴格地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教材中的人物畫、風景畫等與創作畫有著直接關系的教材,更重要的是給予重視。人物畫是兒童應當努力掌握的基本功。在小學教學中,人物課的安排比較多,在學生創作過程中經常有各種各樣動態的人物:如課間活動的同學、做勞動的同學等,教師應該根據結合教學實際合理的教學使學生盡快地掌握畫人物形象和動態畫法。在臨摹畫、寫生畫、記憶畫等課程中要突出寫生課。學生只有通過寫生課的錘煉,才能稱得上是真才實學。對風景畫的練習范圍應當理解得寬一些,不要以為只有山清水秀的公園才叫風景,在學生創作中,可能出現附近的街道甚至校園,都應該列為練習的對象。培養扎實的造型基礎并不是說在學生沒能學好一些繪畫技巧之前就不能畫創作。
四、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有些學生畫畫時總怕畫不好,放不開,主要原因是因為作畫不夠大膽,主觀上認為畫小點比較容易,從而導致構圖不美。因此在教學中應不斷鼓勵他們大膽輕松地作畫,并糾正構圖上的錯誤。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三冊要求學生畫大街上行駛著的汽車的情景,有些同學總是畫的很小、畫面構圖非常小氣,從進校的第一節美術課就要求學生把作業紙畫滿,并把這一條作為繪畫常規來要求。這樣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比較簡單直觀的構圖意識──要把作業紙畫滿,主體物象就要畫大些,背景就要畫得豐富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提高了畫面的豐富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提高了畫面的整體效果。
總之,繪畫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美術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擔負著培養基礎教育的美術老師,應全身心的投入,審視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推動學校真正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