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林
[摘 要]教育的發展農村是關鍵,如何推動農村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就顯得非常必要,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工作。本文主要研究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首先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現狀;策略
一、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改變,課堂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提高。但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大量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以及教學雙方的多種潛能還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因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是農村小學教育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最為關鍵的問題,同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強調學生充分運用已具備的生活經驗進行建構性學習。任何學科的學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際運用,數學知識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現在的小學數學知識卻缺乏實際運用的機會,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僅僅是用來應付考試,沒有機會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使得學生往往覺得學習數學知識枯燥無味,甚至認為沒有什么實際的用處,從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索然。
2.教學活動流于形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錯誤理解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現代化教學方法的本質,盲目崇尚一些新異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卻諱莫如深,甚至全盤否定,教學活動流于形式而沒有實質意義。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動、無趣地進行“討論”
3.教學模式生硬。有時我們會發現,教師課前準備非常充分,采用了多種教學工具和手段,然而如此精細準備的課堂有時卻是低效的,究其原因是教師往往只是機械照搬某種教學模式,重形式而輕實質,沒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做出有效的調整和改動。在課堂上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上課,無法對課堂和學生的突發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殊不知教學模式只是一種理論框架,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4.教學方法枯燥。由于受年齡限制,小學生對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弱,枯燥的學習很難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長時間的集中。而在現在很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農村多數小學教學資源短缺,教師往往就是一支粉筆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課,有時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是簡單地將黑板的內容以幻燈片的方式直接呈現,教學方法毫無新意,這種滿堂灌的課堂當然很難吸引活潑好動的小學生。
5.教學時間不合理。正因為盲目套用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而活動,所以有的教師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反而使學生始終無法進入教學主活動,造成教學無效。有的教師生怕課堂中學生聽不懂,沒有理解掌握知識,因此,不遺余力地不斷重復強調,導致新授時間過長,這樣必然占用了課堂上學生練習和鞏固的時間。還有的教師因學生違紀犯錯,不斷批評教育,甚至訓斥學生,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是造成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另一種表現。
6.忽略學生主體意識。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是要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應努力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然而教師教學方法的生硬和單調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缺乏參與和合作意識,不能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同時不能自覺地、多角度地反饋自己的學習狀況,不善于自我評估,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
三、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建議
1.深刻領會和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制訂科學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想結果。它是師生教與學的行為指南,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在深刻領會和正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正確掌握各個學段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確定單元的目標,每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方法,在最短時間內消化重點知識、突破教學難點。
2.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數學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而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是要使學生主動的學習。只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教師要通過活躍課堂的氣氛,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和誘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的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和規劃。要確定合理的教學模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并將它們有機地整合起來。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該精心準備、周密安排,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以完成各類課堂教學目標,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
4.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數學情境是數學問題產生的土壤,數學情境的精心創設是學生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產生求知欲。新課程指出:“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教師若能結合實際,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學情境應具有應用性、挑戰性和趣味性,同時要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不斷落實和深化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環境下,農村學校受其自身條件、基礎設施、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與城市相比確實存在較大差距。這是事實,也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獨有的特點。因此,各小學數學任課教師,應認真分析和總結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并貫徹和實施數學新課程改革,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探索和解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備課、上課、課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各任課教師還應該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使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田世清. 淺談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 中國校外教育,2011,11:81.
[2]王懷民.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1:119-120.
[3]趙云峰.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09.
[4]張維君.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J]. 考試周刊,2011,04:99-100.
[5]汪繼征. 淺談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J]. 學周刊,2015,28:34-35.
[6]楊福清. 新課改下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下),2013,0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