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松
【摘 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而且能提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做個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提問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而且能提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淺談如下。
一、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教學存在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這一點,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更為如此。課堂“提問”教學的成功與否,對于教學的成敗,往往有著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些英語教師對課堂提問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還存在一定的教學偏差。
1.教師對“提問”教學的理念偏差
有的教師認為,課堂45分鐘是教師發揮才能的舞臺,每一分鐘都很寶貴,不能花在那些無謂的“提問”上,偏愛于“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有的教師認為,讓學生主動“提問”,會擾亂課堂紀律,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有的教師認為,“提問”教學不但不能提高課堂效率,還會影響教師的“學術”權威。如此等等的理念,使得現在的課堂教學還是被“不提問”“少提問”“師問生答”等陳舊教學方法所壟斷,使課堂提問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和作用。這樣長期以往,致使學生不積極思考,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形成課堂氣氛死板,學生上課不敢主動發言的格局。
2.教師對“提問”教學的內容偏差
目前的英語課堂“提問”內容,反映出諸如提問的實效過低、提問的難度過大、提問的作用過小的現象。“實效過低”特征表現為提問內容與教學目標關聯不密切,所提問題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與課文內容無實質聯系,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難度過大”特征表現為問題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原因是教師以自己的角度憑空設想問題,它的評判使學生造成了認知的困難。“作用過小”特征表現為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類型單一,回答時只需對事實或其他事項作回憶性重述或檢索性確認,學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圍內,往往只需在“Yes”,或“No”中選擇。這些提問內容上的偏差,使得看似熱鬧的“提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喪失了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
3.教師對“提問”教學的動機偏差
少數教師在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動作時,把課堂提問當作處罰學生的一種手段和方法,通過一些難題來難倒學生,造成學生當眾難堪,以此來達到教育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但頻繁使用這種方法,會大大削弱提問的原有功能,也使學生產生了一種怕被問到的心理。
4.教師對“提問”教學的行為偏差
一些教師喜歡采用“直接告訴式”教學法,把語言現象作為一種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不是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體會、分析和解決。學生只是無奈被動的接受,這樣容易產生教師反復講、學生反復忘的后果,課堂的有效性隨之下降。這與新教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二、分層設計問題
在備課過程中,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分層設計問題。班級學生分三類:學困生、中等生、尖子生。問題設計分為信息型、理解型、應用型、分析型、評價型等。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1, Section B的閱讀課中,對學困生設計的問題為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Phelps win in the 2008 Olympics? Did Liu Xiang take?
part in the race in the 2008 Olympics?等信息型問題,針對中等生的問題是Why did Liu Xiang give up the race in the 2008 Olympics?等理解型問題,而尖子生的是What can we learn from? Phelps/Liu Xiang/Zhang Yiling它們是評價型問題,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問答中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及興趣。如在學習七下Unit6 Topic3 Asking the way中,用多媒體呈現一張長泰縣城地圖,地圖上有幾條學生熟悉的道路和幾座建筑,如Changtai Museum, Xinhua Bookstore, Mcdonalds, Post Office,問全班同學Now youre hungry. Where should you go?學生會很有興致地回答Go to the Mcdonalds.繼續問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what should you do?學生就會爭先恐后說Ask the policeman,有些學生就會說我來當警察,從而引導他們分角色學習問路與指路方法,學生充滿好奇與熱情,積極參與討論學習中。
關注提問技巧。提問時應先呈現問題并提供思考準備的時間再點名學生回答,特別關注不主動舉手的學生,這樣全班的學生都加入了問答這個活動。問答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提問的方式。
四、注重提問反饋
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評價注重表揚鼓勵,但要及時反饋并進行知識牽引。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全面或錯誤時,教師不應指責或直接說Youre wrong. Who else can answer it?初中生自尊心較強,教師的指責會讓他們覺得很沒面子,對自己也失去信心,從拒絕回答案教師的提問,漸漸地班級會形成一種問而不答的風氣。教師要善于發現他答案中的積極因素閃光點,并給予充分肯定表揚,再指出其不足之處,也可請其余學生幫忙補充或改正,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因此,正確的反饋保證了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效有段,教師要充分運用好這個手段。它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語言應用和創新能力,同時,課堂有效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從而促進英語課堂的和諧發展,也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