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成
【摘 要】針對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分析其在選題、指導方式、指導教師和學生培養等四個方面的優勢,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關鍵詞】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
畢業設計是學生4年學習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保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最重要的環節。畢業設計是學生利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設計完成綜合性和創新性較強的題目。既是學生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展示,又是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加強學生的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和綜合環節[1]。
1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是面向大眾的高等教育,新建和地方本科院校追求規模的發展, 在校學生逐年增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出現很多問題[2]。各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問題如下:
1.1 選題方面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由指導教師給定,與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點關系不大,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學生的選題比較單一,涉及面窄,有些學生在相同環節上機械地重復勞動,嚴重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命題范圍主要集中在系統開發上, 所使用的開發工具也相對集中;較多地側重于對已學知識的運用,而忽視了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有許多新知識、 新方法的傳授。
1.2 學生問題
學生迫于找工作的壓力、考研等問題,關注重心轉移,普遍忽視了畢業設計,真正用在畢業設計上的時間大大縮水,難以實現預期的畢業設計效果;學生普遍認為畢業設計十分容易,簡單設計一下,寫完論文就萬事大吉;學習過于功利化,感覺一些新知識、 新理論對他們以后的工作無幫助,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3]。
1.3 指導教師問題
很多高校指導教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教學,他們在校期間的實驗和生產實踐有著很大的差異,缺乏生產實踐經歷;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的同時仍有很重的科研、教學任務,而且指導人數普遍很多,無法保證在畢業設計方面的精力投入;學校、教師不希望學生因畢業設計(論文)不合格而影響就業,所以答辯相對放松,很少有學生因畢業設計質量不合格而推遲畢業,造成了答辯過程流于形式,未達到真正的檢驗目的。
上述出現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畢業設計的根本目的,對于培養適合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十分不利。為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的根本,我們針對以往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并實施了“校企合作的畢業設計模式”。
2 校企合作的畢業設計模式
“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實質上就是指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畢業設計(論文)完成過程的一種管理方式[4]。它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實際項目運作為依托,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的專業方向以及自己在企業的各種實習、實踐活動為選題基礎,利用校企兩種不同的資源和環境,將畢業設計(論文)與未來將從事的職業、崗位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不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獲取學位的一種憑證,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學生就業的有力鋪墊[5]。
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的優勢:
2.1 選題
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既要反映學生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體現出計算機專業的工程背景的特點。校企合作后設計題目由企業負責,制定一些從企業實際的工作出發,有特定的需求和針對性的題目,比如企業己經完成的項目或正在進行項目,充分保證了學生設計題目來源的可行性和真實性,這既能彌補畢業設計和社會需求接軌上的不足,又能夠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2.2 指導方式
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實行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雙導師”指導方式,雙導師制度對于學校教學和企業需求是有益的互補。企業導師由經驗豐富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等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擔任,主要負責畢業設計內容的技術性方面,如開發工具的選擇、代碼的編寫和測試等;校內導師負責論文的格式規范、算法理論分析等學術性方面,了解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展情況,確保進度與校內畢業設計保持一致,同時負責學生管理工作。雙導師聯合指導的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使得畢業設計(論文)在內容、深度、格式、質量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2.3 指導教師
在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中,學生畢業設計題目采用來自于軟件企業的第一線的項目,對于缺乏軟件工程實踐的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在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中,要使學生的畢業設計經得起實踐檢驗,指導教師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解決軟件開發的實踐能力。這些會促使指導教師在與企業的管理、開發、測試人員一起對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指導的過程中,學習企業、行業中先進的開發技術和最新的業界動態和對IT人才的需求情況。既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也能促進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
2.4 學生培養
經過七個學期的理論學習,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究竟如何在軟件開發企業中使用總是存在一些疑問[6]。在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中,學生可以親自參與軟件企業的項目開發,了解一個項目開發的整個流程,并且對其中的一個模塊進行具體的設計與開發,了解并掌握軟件行業前沿知識和新技術。讓學生在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對將來從事的工作要求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在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個人心理、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等方面做好準備,盡早適應真實的企業環境。
3 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的實踐
為了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根據“3+1”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信息工程學院與科大訊飛等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信息工程學院安排2014、2015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在制定畢業設計方案時,根據校企合作畢業設計的模式,將一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其企業的實習內容結合起來,兩屆共有78(44+34)名同學采取了這種方式,導師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組成。
從前期進行的兩屆78名同學的情況來看,這部分同學的畢業設計無論從選題還是進度都比較好的,而且畢業設計的質量也很好。對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畢業設計過程中,都從企業導師身上學到了不少新技術和新方法。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實踐中也發現了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的的一些問題。比如有的選題難度與學生所學知識差距較大,學生實現起來有困難;企業管理相對學校來說比較嚴格,學生適應的情況不好;企業導師的責任心不強等。這些都是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需要研究的地方。
4 結束語
做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學生在軟件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畢業設計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了畢業設計質量,同時也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是今后教學改革中值得深人研究和探索的。
【參考文獻】
[1]毛小慶.本科畢業設計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5):35-37.
[2]韓雪峰.陳樂培.陳澤民.等.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論文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3.1:96-99.
[3]杜彥斌.以產品協同創新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本科畢業設計模式[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4,31(5):95-98.
[4]何義團,白寧,王志洪,等.基于導師制的“前移-延展”型本科畢業設計運行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3(5):17.
[5]李海志,譚海鷗,董超俊.產學研合作與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57-58.
[6]楊建芳.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