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華
摘 要: 運動訓練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應站在時代與未來的角度審視過去與將來,在完善現代課程理論的基礎上,合理建設高校運動訓練課程系統,并朝著課程內容的廣泛性、自主性并富有彈性的多層次發展。
關鍵詞: 運動訓練 課程改革 多層次
以競技運動為主要內容的運動訓練教學在學校體育教訓中居何地位及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多年以來,這一理論上問題的爭論不休是造成我們只把高水平的競技運動看成學校運動訓練教學的全部內容的重要原因。實際上,高水平的訓練隊只是競技運動中的一種形式,一個層次,絕非全部。因此,我們必須探討競技運動的概念問題。
1.競技運動概念的定義
從競技運動發展史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競技運動概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為競技運動的概念不斷地增添了新內容,并成了多義性、多層次性的感念。競技運動的概念多義性造成了學術觀點的多樣化。同時,也應看到競技運動不同于游戲、戲劇、雜技、勞動等身體活動。因為它是具有規則性、競爭性和挑戰性、娛樂性和不確定性的身體活動。確定了經競技運動概念的本質內涵,還應該認識到,在不同項目、不同類型和不同場合的競技運動中,表現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在這點上,多年來一直沒有清楚地認識它,是造成學校運動訓練課程只局限在一種較高水平的運動訓練模式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須全面地理解競技運動的層次性,可以根據活動目的,將其分為娛樂競技運動、康復競技運動、健身競技運動、奪標競技運動,對競技運動的劃分的目的就是對競技運動概念的外延有總體的認識,學校運動訓練課只不過是競技運動(以提高成績、奪標為目的)的一種形式,如果把運動訓練課看成學校運動訓練課程的全部,就會出現概念偏差。
2.運動訓練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運動訓練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體育是一種以身體活動為媒介的教育。國外學者通過揭示體育概念的內部結構確定了競技運動在體育中的地位。學者認為:從范疇論的角度來說,體育是一個關系概念而不是實體概念,它通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媒介)條件(目的、目標)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密切聯系才構成體育這一事物。雖然體育與競技運動是兩個范疇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代替和混同,但是包括競技運動在內的身體文化和身體運動與體育有著不同分割的關系。競技運動在上述體育概念中位于媒介項的教材位置,它是構成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外學者的觀點,簡明了競技運動在體育中的地位問題。作為一種身體活動的競技運動已經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近幾年,國內學者也提出了競技運動教材化的觀點,這都反映出競技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運動訓練課程在高校整體體育教學中具有獨特性,有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在學校體育中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2.2運動訓練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作用。從學校體育教育的現實和發展趨勢上看,運動訓練課程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獨特性,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歸納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運動訓練課是一種具有娛樂性、競爭性等屬性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的特征尤其是適合大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心理特征。因此,運動訓練課程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期待,提高學習興趣。
(2)運動訓練課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是一種能最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素質的課程之一。
(3)通過運動訓練教學,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身體素質和運動素質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運動技術技能方面有特長的同學,將來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也可以看出社會對學生運動素質的重視程度。
(4)每周兩次的體育課程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對運動的需求,高校的運動訓練課就成了學生參加運動的重要形式。在訓練課中,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如籃球、乒乓球、足球等),不僅鞏固了體育課程所需的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意志,陶冶了情操。
(5)競技運動與教學相結合將是國家競技運動發展的方向。實踐表明,高水平的競技運動的基礎在學校,高校運動訓練課程肩負著培養高水平訓練隊的任務,為國家輸送體育人才,同時還擔當著弘揚文化,擴大學校影響為校爭光的使命。
3.高校運動訓練課程系統及目標
3.1運動訓練課程系統。根據現代體育課程的發展趨勢,我們將娛樂(游戲)訓練課、健身訓練課、運動隊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運動訓練課程系統。在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的基礎上,擴展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空間;優選競技運動項目,對運動訓練課程的任意選修課、限選課進行合理的搭配和組合,走體育教育與身體鍛煉相結合和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道路,合理設置訓練課程,適應社會和學生的需求。
3.2高校運動訓練課目標。建立以增強體質,提高體育能力,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主的課程目標體系,注重體育文化知識。傳授衛生健康知識;結合身體練習,形成體育與保健相結合的新體系,這是培養學生身體鍛煉習慣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必由之路。因此,運動訓練課程目標應定為:(1)娛樂訓練目標:a.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b.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c.提高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d.提高體育文化素養。(2)健身訓練課的目標應側重于大眾體育,以健身為主的目的。a.提高運動素質和健康水平;b.提高自我健身技術、能力和健身知識水平;c.促進身心健康發展;d.培養體育活動骨干。(3)代表隊訓練課目標。側重于競技水平的提高,以提高運動成績發展為主要目標。a.全面發展運動素質,提高技、戰術水平;b.增強學生的協作與競爭意識,使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c.提高專項運動成績;d.促進學校體育競賽工作,為校爭光。把以上訓練課聯系起來,構成一個訓練課程系統,分別擔負不同層次及任務的訓練教學工作,促進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
完善的運動訓練課程系統,將使體育教學課得到補充。每周兩次教學課,難于解決學生的體質增強和健康問題,只有充分發揮訓練課程應有的作用,才能較好地解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增強體質的問題。運動訓練課程,通過多元化的原則,擴展了體育選修課的內容,增大了體育課程的總體彈性,為學生創造了學習體育空間。各層次的訓練課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高校競技運動水平,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托馬斯.競技運動哲學[M].不昧堂出版局,1992.
[2]佐藤臣彥.身體教育的哲學[M].北樹出版社,1993.
[3]鐘啟泉.課程的概念[M].全球教育展望,1998.
[4]楊文軒.體育原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