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茜
摘 要: 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記憶混淆、記憶不清的情況,而記憶是使學生充滿生機與創造力前提,可惜記憶總是與遺忘相伴而行。作者認為良好的教學會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這次有幸聽得一位名師非常成功的省級公開課《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引起對通過課堂設計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高中政治 記憶 有效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強化記憶效果加深學生印象和理解常常會使筆者煞費苦心。不久前,筆者有幸聽到一位名師非常成功的省級公開課《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本堂課的課堂設計以永嘉中學學生為背景,設計“楠溪江旅游”這一話題,既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教學空間,又節約時間,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理解記憶
對本框內容該教師共設計了三個環節。
1.參謀楠溪江旅游之導游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現在有三種消費群體進入了楠溪江,請同學們當好導游,為這三種顧客各推薦一處楠溪江旅游的景點,設計精彩恰當的解說詞,并說明設計理由。
2.參謀楠溪江旅游之破局篇——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
楠溪江在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多年來,它的發展卻非常緩慢。與國家4A級景區的規格極不相稱,客人來了卻留不住。
(1)楠溪江“天生麗質”,為何卻受冷落?你認為制約楠溪江旅游發展的可能有哪些因素?
(2)在這些因素中,哪個是最關鍵的?為什么?
3.參謀楠溪江旅游之抉擇篇——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
就當前來講,尋找資金突破是解決楠溪江旅游發展問題的重頭戲。因此,永嘉縣政府決定于十二五期間,在楠溪江大橋邊舊址重建“永嘉化工廠”,現征求市民的意見。對此,你怎么看?
(1)如果我們概括一下,這里有幾個矛盾?一個矛盾的簡單事物。
(2)矛盾雙方分別是什么?
(3)根據大家的分析,矛盾雙方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同?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抽象的矛盾分析法知識能被學生理解與記憶,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引入、制造、創設了“楠溪江旅游”這樣一個與能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的具體情境,并且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基本功,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引起了相應的情感體驗。
因為體驗情境,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而這種積極的情感對記憶的速度、持久性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盁崆槭怯洃浀脑瓌恿?,良好的心境是進行記憶的保證,自信感有助于記憶力的增強,緊迫感能夠加速記憶的進程,趣味感是記憶力的促進劑”。認識到這一點的開課老師就非常注意通過情境的設置,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入就用“今天很高興來到永嘉,跟大家一起學習。一千年以前,蘇東坡就感慨:‘能使江山似永嘉。永嘉江川秀麗、人文薈萃,足以讓人怦然心動。同學們作為地主,能給我們這些外來之客介紹下我們的家鄉嗎?”快速創設情境。
來到永嘉,不可不游楠溪江。“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一語道破了竹排已經準備好,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楠溪江之旅。現在有三種消費群體進入楠溪江,請同學們當好導游,為這三種顧客各推薦一處楠溪江旅游的景點,設計精彩恰當的解說詞,并說明設計理由。并把學生分成三組。(學生討論)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我們推薦不同景點。實際上在不自覺中,我們已經掌握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矛盾分析方法,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迅速帶領學生置身“旅游大計”之中。這樣,我相信學生對什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說真正做到理解記憶了。
二、圖文結合過目難忘
通過圖形結合記憶,是根據人類左右腦的生理特點。經過研究,專家認為只用文字和用形象識記材料的記憶效果相差懸殊。教師還以簡單的線條、簡潔的文字或者簡明的數字,使得復雜的不易報數清楚的材料變得直觀明了。在本課過程中,講解主要矛盾和主次矛盾時,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時,開課教師都運用了非常直觀的圖,而不是冗長的文字陳述。
在實踐中,教學中如果多用圖像做輔助,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而且能幫助學生培養綜合能力,減輕課業負擔,但是需要教師個人能力較強,并且能夠深入鉆研教材。
三、條理分明記憶減負
朱熹曾說:“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守而精致。”讀書和學習一樣,剖析知識的內在聯系,才不至于使知識雜亂無章,記憶模糊。本節課,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悉心研究,將“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三大知識點用三個探究情境串聯起來,并在學生的廣泛討論發言之后,以清晰的幻燈片落實知識點。不僅課堂設計有很強的條理性和邏輯性,而且能夠用具有條理的知識梳理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這種條理性,并非一成不變,照本宣科落實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本堂課上發揮極致。本課教師對課內容順序進行適當處理,在教學中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將第一目與第二目教學內容進行對調,先講第二目“堅持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再講第一目“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對教材中的探究題進行有選擇的使用,“遼沈戰役”的探究題不用,其他兩個探究題有選擇地改造使用??此品浅:唵蔚淖儎樱瑢崉t是教師深厚教學功底和文本深度解讀的共同作用結果。
四、記憶再現反復鞏固
嘗試回憶,雖然比照本宣科費力氣,特別是在回想不起來的時候,更需要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從而使大腦活躍起來,更加牢固已有知識內容。在這堂課上,該教師非常自然地進行了兩次知識回憶。第一次,在導入新課時:“看來,大家心目中的永嘉真的很美,那永嘉的發展有沒有存在不足之處?美與不足既對立又統一,用上節課學過的知識來說,這就是一對?——(學生)矛盾?!钡诙?,在回顧原理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明顯是方法論,它應該對應我們上節課講的什么原理呢?——(學生)矛盾的特殊性?!彪m然這兩處知識回憶十分簡單,但是這樣的提問記憶一處在導入時,可以一開始就幫助學生銜接知識,進入狀態,提升記憶的緊迫感;一處在上課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回憶,降低記憶的惰性,同時可以活躍課堂,形成教師和學生樂學、樂記、樂想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