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益
摘 要: 學困生指的是無法較好適應學校教育的學生。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實際,分析了高中化學學困生的特點及成因,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 學困生 教學對策 高中化學
一、化學學困生的心理、思維特點
1.化學學困生的心理特征。
(1)習慣于按照師長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或者評價他人,自己無法獨立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
(2)缺乏自主能力。學習過度依賴教師,一旦沒有跟上教師進度,他們就會停止思考,不愿深究和分析問題,無法認識一些問題。
(3)心理不穩定。學困生心理素質較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課程獲得一點成績就興奮異常,表現活躍;一旦受到挫折或者遭到批評,情緒就會一落千丈,影響學習。
(4)希望進步但是缺乏恒心。學困生具有強烈的進取心,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也想要獲得優秀的成績,但是嚴重缺乏恒心,無法長期堅持,行為反復無常。
(5)缺乏較強的自制力。學困生的自覺性很差,無法對自己進行強有力的約束,不能很好地克服不良習慣,導致化學學習質量較差。
(6)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學困生往往在課程開始較長時間無法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況,課堂學習效果不理想,長此以往,學習成績大幅下滑。
(7)心理存在較多創傷。學困生遭到老師的批評幾率大,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時常會對其進行學習方面的指責,這使得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創傷。
2.化學學困生的思維特點。
(1)缺乏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這部分學生通常無法對知識進行合理總結和歸納,難以統籌思考多項問題,無法打開思路,得出正確答案。
(2)缺乏較強的對比能力。遇到類似問題,難以辨別其中的差別,進而出現差錯。
(3)缺乏發散性思維。按照講過的題目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對于變形過后的問題,就難以有效解決。
(4)缺乏連貫性思維。由于學生自身缺乏健全的知識架構,在進行新知識學習時,受到知識基礎的影響,無法跟進學習進度,不能進行連貫性思維。
二、化學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和社會成因。
“00”后的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身上背負過多的期望。而且家長對他們往往是過多溺愛,缺乏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和決心。這樣的學生一旦在學習上落后就會出現消極厭學情緒,更有甚者會逃課、逃學,放縱自己。社會的不良狀況使得他們沾染不良習氣。加之充分的物質基礎,使得學生出現一些不良現象。
2.學科原因。
化學常常被認為是具有文科特質的理科,因為化學學習離不開高清晰度的記憶和理解。知識僅僅做到懂了但沒有記住,或者記住了但是不理解,最關鍵的是能聽懂但是不能獨立思考,無法解決學科問題,無法很好地學習化學,無法取得良好成績。此外,高中化學知識本身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知識之間聯系很強,環環相扣,中間任何一環沒有接好就會影響后續學習。
3.教育方法原因。
教學模式本身的弊端和一些守舊的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無法達成統一,二者之間矛盾尖銳,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長此以往,部分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了困難,變為了學困生。
三、應對高中化學學困生的對策
1.進行積極的家庭教育。
家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聯合家長與之形成合力,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況,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此外,一旦學生出現任何狀況,比如思想發生較大波動,存在不良表現,或者成績有了顯著提升等,教師就需要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反映情況。家庭配合學校開展同步教育,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2.采取積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必須利用一切積極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保持化學學習的原動力。比如,在講授《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課程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開展相關實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實驗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鋅片插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生,而銅片插入稀硫酸中沒有氣泡;為什么鋅片與銅片用導線連接之后,銅片表面產生了氣泡?提出預測,是鋅片失去的電子沿導線轉移到了銅片表面。繼而提出既然有電子沿導線轉移,那么會有電流產生。接下來,通過接入電流表驗證電流的存在,使學生在實驗觀察和分析思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然后,通過水果電池等一些有趣的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通過這種方式,提出一些有鋪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對此產生濃厚興趣、成就感和強烈求知欲,在化學學習中擁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3.開展分層教學,保障各層次學生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剛進入高中的時候,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差別較大。如果在教學要求上,教師搞“一刀切”,不顧及學困生,那么他們要么無法完成作業,直接抄襲,敷衍了事,學習的信心遭到嚴重打擊;要么埋頭苦學,但最終因自身化學學習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面對這種狀況,老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充分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分層教學,按照起點低、跨度小的原則開展教學,保障學困生很好地學習,并且清晰掌握,適度提高層次,確保高中等學生開展鉆研。
總之,對于學困生的轉化,家庭、學校、教師都必須擔負起責任,采取積極的措施有效提高學困生的化學成績,促進其轉化。
參考文獻:
[1]吳櫻花.遭遇學困生:學困生的教育與轉化技巧[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單色本)[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李獻林,張淑清.學困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