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小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創造自主學習機會、營造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以及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建議,以期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我國,英語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科,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小學是學生學習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學習英語知識的關鍵時期。小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廣大教師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逐漸被“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所代替。雖然教學模式有所好轉,但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對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乃至學生的考核還是以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大部分學校仍然注重升學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占主導地位,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忽略了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就是要摒棄被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種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生以往由教師監督才能學習的狀態,對其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感受學習樂趣、挖掘學習潛能,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1將英語學習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學生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外,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做到與他人的正常交流。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把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熟悉英語的使用環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把英語教學和學生熟知的常識、名言警句和諺語等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會感覺到英語學習更加貼近實際,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親切感,同時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2通過小組討論實現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在開始上課時為學生簡要講解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交流探討找到答案。在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得以發揮,同時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3.3鍛煉學生的自立能力。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自立能力,如讓學生獨立尋找學習重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完善,這樣學生就能逐步掌握確定教材知識重點的方法了。例如,在剛開始學習詞匯時,大多數學生不注意單詞間的相互聯系,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學過單詞的派生詞,如happy與unhappy、kind與kindness,動詞加后綴or或er就變成了名詞。這樣,學生就能掌握規律性知識,便于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自立學習能力。
3.4通過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學生普遍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并充滿好奇心。結合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設置游戲環節,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高偉.初中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實施《英語教學課程標準》的感悟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0(31):127~128.
[2]李海燕.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校園英語(上旬),2015(8):134.
050800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西北街小學朱萌